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施用自制有机肥,他的葡萄亩产达2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5月05日版次:09

  程森林通过酿葡萄酒来增加葡萄的附加值。

■达人档案
  姓名:程森林
基地地址:云南省建水县
种植作物:葡萄(夏黑、阳光玫瑰)
种植管理面积:300多亩
关键技术:生长周期不间断施肥;自制有机肥;用次果酿酒增加附加值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俊涛 蒋正中

  目前,正值云南省建水县大棚夏黑葡萄大量上市。建水县牛垦大地农业科技开发基地负责人程森林正在葡萄田里检查第二批大棚夏黑葡萄的长势。“还有一个星期,我的第二批大棚夏黑就可以采摘了,卖到18元-19元/公斤没问题。”程森林介绍。
  上世纪90年代,程森林参军来到建水县,从此与这个美丽的小县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扎根便是三十年。
从一窍不通到种植专家
  据了解,目前整个建水县约有4000名浙江人从事葡萄种植、收购、农资买卖,是建水葡萄产业的中坚力量,程森林就是其中一员。2011年,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程森林投资种葡萄,一种就是700亩。后来由于资金压力过大,管理顾不过来而减至300余亩。“面积过大只能粗放管理,效益反而低。”程森林表示。
  由于技术薄弱,他的葡萄产量和品质均未达预期。程森林没有灰心,不放过任何芒果种植培训机会,并购买书本自学技术。
  “从点芽开始,到拉穗和保花保果,再到后面的疏果、以及最后的着色,还有贯穿整个生长周期的施肥和打药,每个环节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程森林说。
  如今,程森林不但精通葡萄各环节的管理技术,还对如何节省成本有独到的心得。“葡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的葡萄园成本最大的也是人工费。”程森林介绍,目前建水县的人工费已涨至150元/人/天,疏果期涨到170元-180元/人/天。为提高工作效率,程森林将日工资改为计件工资,比如疏果,每串0.5元-0.9元,多劳多得,熟练的工人每天可疏果300串,效率翻倍。
  随着当地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建水夏黑葡萄价格趋稳。眼看夏黑葡萄价格提升难度较大,程森林将家里的50亩夏黑改种为阳光玫瑰。“今年是第一年挂果,产量不高,预计亩产800公斤-900公斤,6月初上市,能卖到50元/公斤。”程森林认为改种阳光玫瑰的效益还不错。
不间断施肥葡萄高产稳产
  程森林告诉记者,从葡萄花芽分化到采收,整个生长周期都要不间断施肥,几乎每周一次。“前期温度低,葡萄需肥量少,每亩只需要滴灌2公斤-3公斤水溶肥,葡萄膨果期和转色期温需肥量大,每亩增至5公斤水溶肥,且各个时期要注重配比的使用。”
  建水县土壤以红壤为主,富含铁元素等中微量元素,但有机质含量偏低,因此,葡萄剪枝后下底肥显得尤为重要。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缺乏施肥经验,不少果园以生鸡粪为有机肥,带来土壤盐渍化、根结线虫、烧根等一系列问题。
  “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当有机肥施用,危害大,坚决不能用。”程森林表示,目前市场上部分商品有机肥原料来源不清楚,有机质含量不稳定,重金属含量未知。
  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自己生产有机肥。程森林在果园旁边划出一片空地,自行堆沤有机肥。“堆肥不是简单的堆放发酵。”程森林对堆沤有机肥有自己的见解,他的有机肥原料比例为:1吨羊粪+0.4吨油枯+50公斤过磷酸钙+0.2吨粉碎的葡萄枝条,充分混合后堆放一年,下底肥之前对有机肥杀菌和消毒。
  “这样堆肥不但安全高效,还能让剪下来的葡萄枝条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程森林生产的肥料肥效在葡萄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亩产稳定在2吨左右,且葡萄品质好,土壤疏松。
酿葡萄酒变废为宝
  每年采果期间,为保证葡萄串形好看,种植基地负责人会组织工人,对采收的葡萄进行修剪,淘汰每串葡萄中的小果、转色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果粒,以达到串形优美,重量统一,卖出高价钱。
  次果的倾倒问题逐渐成为建水县的一大问题,每到采果期间,整个南庄镇的葡萄基地旁和路边都堆积了大量的果品垃圾,腐烂的葡萄影响着周边果园的生态环境。
  种植葡萄近8年,程森林深知葡萄的来之不易,对丢弃的葡萄非常惋惜,并对当地的环境表示担忧,一个拿次果酿酒的想法逐渐浮上心头。说干就干。程森林挨家挨户收集淘汰下来的次果,把烂果挑出,开始酿制葡萄酒。“这不仅帮助葡萄基地解决了次果倾倒问题,还为酿酒提供了原料来源,一举两得。”程森林笑着说,
  程森林算过一笔账,10斤次果可以酿一斤酒,一壶10斤规格的葡萄酒可以卖400元,平均每斤次果可产生4元的效益,绝对是变废为宝的良方。“最初只是给亲戚朋友品尝,大家都说好,我才加大了生产量。”程森林笑着说。
  第一年,程森林尝试着生产葡萄酒,产量已达200吨。如今,随着需求量加大,程森林也计划加大生产量。“我现在已经着手申请商标,目标是走进商店,面向更多的消费者。”程森林对未来表示期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