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名特优水产品可实现工厂化高密度养殖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5月05日版次:10

  中山一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养鳜鱼车间循环水系统。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旭东

  随着水资源管控日益缩紧,养殖风险不断加大,业内对开展工业化养殖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在今年3月24日举办的第三期黑匣子循环水养殖分享会上,广州黑匣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黑匣子科技)创始人金光表示,工业化养殖的发展,说明水产养殖业完全有可能实现向着连续、可控、可量化的生产过程转变。
  有案例表明,工业化养殖对虾可实现单造每平方米出虾近30斤,相当于亩产2万斤,另外,工业化模式令超高密度养殖名特优水产品成为现实。
一年六造虾,鳜鱼高产风险低
  如今,水产养殖工业化在业内已不再是一个陌生词汇。工业化养殖是用机械单元处理代替自然转化,是一种对水产动物进行全程可控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用电能换产能。而循环水系统(RAS)则是目前工业化养殖应用水平最高的生产方式之一,包括室内循环水模式和池塘内循环两种模式。
  中山一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叶卫指出,循环水系统具有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全年养殖、养殖环境实时调控等特点。对于满足高质高价、市场需求大、适宜高密度养殖、种苗饲料开发完善、流通渠道灵活的水产品来说,采用循环水系统系统养殖能够将产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他表示,类似宝石斑、加州鲈、鳗鱼、鳜鱼、斑石鲷等多种特养品种,目前都可采用循环水系统进行人工养殖。
  叶卫以公司养殖的鳜鱼为例,具体解释了循环水系统在实操中的优势。据介绍,经驯食配合饲料后的鳜鱼能够适应在循环水系统中实现全程饲料养殖,45天鱼苗长到2两/尾,体长20公分左右。同时,对于当前危害鳜鱼养殖最严重的虹彩病毒,循环水系统能够通过调控,直接跳过自然条件下水体虹彩病毒最易暴发的环境温度,从而大幅降低养殖风险。
  循环水系统的优势远不止于此。伟伦万特(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首席养殖专家系统设计师Pascal Blazer表示,目前国内外在循环水系统养殖对虾方面的试验已取得突破进展。对于试验结果的落地,福建天马科技集团山东区区域总监勇江波指出,通过结合生物絮团技术,国内外已有对虾养殖场实现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单造产量20斤-30斤/平方米,并且一年可养殖4-6造。
政府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可以看出,业内对于循环水系统的优势与潜力已有一定共识,但一直以来,囿于循环水系统前期需要相对高昂的成本投入,国内类似的工业化养殖规模却迟迟不见扩大。不过,在环保执法力度空前,政府对渔业节能减排项目大力扶持的前提下,今年开始工业化水产养殖将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今年2月份,农业部发布《2018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明确表明,支持集中连片池塘开展生态化进排水系统改造,支持工厂化养殖开展循环水改造,实施“数字渔业”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不难预判,作为最紧贴大政方针的养殖项目,未来开展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或将不再因资金犯难。
  但是,除了前期投入高之外,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循环水系统涉及到进水设备、消毒设备、蛋白分离器、生物滤池、增氧设备等诸多工业机械,后期运作时设备的维护也是限制工业化养殖项目盈利的重要因素。对此,伟伦万特系统运行及服务经理梁超认为,技术的进步大大延长了循环水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养殖企业意识也在提高,对于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正在系统化。金光也认为,只要注重循环水系统实操中的细节,设备维护成本会降低许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