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团经过浸有高锰酸钾消毒液的浅水池,才能进入香蕉基地。
在菲律宾Masman农场,多条索道并列,可同时运输香蕉。
女工根据蕉把位置把一串香蕉分成3个等级,再通过不同流水线分装。
近日一则《香蕉肥得像白萝卜?香蕉肥不肥,谁说了算?》消息刷屏香蕉人的朋友圈,由于业内对香蕉肥瘦认定没有统一标准,客商和代办扯皮,客观反映出国内香蕉产业标准化处理的不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4月25日-30日,南方农村报、农财网香蕉通发起“全球视野,精英启航——2018香蕉精英菲律宾考察游学之旅”,一行人奔赴菲律宾最大香蕉种植区棉兰老岛达沃市,开展为期6天的菲律宾香蕉考察之旅。考察团参观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Masman、Tadeco等大型农场及冷链运输码头,考察团成员发现,中国香蕉在地头比菲律宾精品蕉外观还“漂亮”,但到达消费者手中时结果则相反,秘密就在于“采后一公里”的差距。
国产蕉重“皮”,菲律宾蕉重“肉”
菲律宾是东南亚优质香蕉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香蕉910万吨,产量占东盟总产量的50%,居全球第三。菲律宾香蕉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棉兰老区、达沃省、哥打巴托省、布基农省等产区,其中,达沃地区的香蕉产量达385万吨,棉兰老区北部产量达173万吨。
“香蕉卖皮不卖肉”的观点在国内流行。考察团成员发现,相比国内蕉农无时无刻对香蕉嘘寒问暖,时常补肥加水而言,菲律宾蕉园在种植端对待香蕉简单却高效,如他们不过多使用农药。在菲律宾Tadeco农场,为减少农药残留,通常采用物理杀虫,即在香蕉抽穗前将顶穗部位用长长的袋子套住(要够长以便果穗抽蕾伸长),经过1-2个星期的高温封闭,达到物理杀虫效果后再把袋子收回,这样可减少果穗的农药残留。
在国内,为了保持香蕉表皮美观,也为了防寒、防虫等,套袋在3-5层。采收时,蕉果表皮较嫩很容易损伤,而且因没有得到足够光照,香蕉在催熟后颜色容易发青,在菲律宾香蕉农场,果穗套袋一般只有1-2层。
虽然菲律宾香蕉在种植端相对轻松省力,但并不代表他们对香蕉放下了“责任”,相反农场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令考察团很感动,“母株是‘母亲’,芽苗是‘女儿’,而农场管理人员是‘父亲’,把培育一棵香蕉当作培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即是义务也是责任。”
菲律宾对待枯萎病的严谨态度也让观察团印象深刻。在菲律宾农场,枯萎病虽未大面积蔓延,但部分种植区也出现少量香蕉黄化枯萎现象。菲律宾香蕉人对枯萎病的防范意识非常高,重点预防枯萎病菌通过人流传播。考察团在数天农场参观中,都被要求下车经过浸有高锰酸钾消毒液的浅水池,才能进入基地。
为了防治香蕉枯萎病发生,国内也采用了多种综合防治措施,其中一个就是推广无病毒苗,平均2-3年就要新种一代苗。但在菲律宾考察团发现,许多农场香蕉蕉蔸处都有3-4个蔸坑,加上还未砍尽的母株,香蕉代数普遍达到5代及以上。
菲律宾金南岛环球控股集团董事长蔡天宝告诉记者,菲律宾5代以上香蕉园很常见,多代蕉虽然产量一般,但是管理成本很低,一般只有国内种植成本的一半,另外多代种植还可避免频繁翻土新植,保持土壤养分的稳定性。
“采后一公里”决定香蕉颜值
Masman农场是佳农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佳农公司”)菲律宾签约农场之一。佳农公司菲律宾办事处负责人李广建介绍,佳农也曾尝试在国内寻找优质货源,但国产蕉在品质和稳定性上难以保证,主要原因就是国产香蕉采后处理的标准化程度不够,而菲律宾有着世界一流的香蕉标准化处理车间。
索道是香蕉园连接采后处理车间的重要桥梁,在国内,香蕉园配备索道并不少见,但通常一个蕉园只有一两条。在菲律宾Masman农场,索道配置非常完善,多条索道并列,可同时运行,最后聚拢通向采后处理车间,犹如火车进站的铁轨一般。索道聚拢中心是一个数百平米的大型采后处理车间,近百位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不管是香蕉分级、切把、洗蕉、称重、贴标签还是装箱、上车,工人都繁忙而有序地进行着。
“你们看,我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清洗香蕉的时候工人顺手就可以把果蒂、污垢捞到这个小沟里,这样避免持续增多的杂物对香蕉表皮造成损伤。”老挝香蕉种植大户郝鹏宇在当地一农场参观时发现香蕉清洗池内侧一条小沟的秘密时很惊喜。
在标准化操作间,合理安排工人也有讲究,比较轻便的工作如洗蕉、称重、贴标签等通常由女工操作,而切把、装蕉、上车等比较沉重的工作由男工操作。考察团成员感叹:“这才是专业的标准化香蕉处理工厂!”相比国内许多香蕉园采后处理车间只是在路边搭建简易棚,两者相差甚远。
在中国,香蕉从树上种植采收后经过加工处理,通常会立即装箱运往消费市场。在菲律宾则不同,由于菲律宾香蕉发往全世界,需每隔一个星期集中一次海运,因此拥有冷库贮藏、冷链运输的码头在菲律宾香蕉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作为香蕉长途跨国运输的一个绝佳大型存储车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香蕉上市的总量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Uni公司是菲律宾达沃地区最大的冷链航运码头,公司副总裁表示,冷链码头是检测香蕉品质的最后一关,在这里,不达标或中途有损伤的香蕉会再次被剔除,这样最大限度地保障输入市场的香蕉是品质最好的。考察团成员在参观冷库贮藏时,深感“最后一公里”的差异。
两大协会管控香蕉出口
在菲律宾有两大香蕉协会,一是以都乐、帝盟、金吉达等大型贸易商或种植者为成员的菲律宾香蕉种植和出口协会(PBGEA)。2016年,其旗下香蕉产量464万吨,出口额6.18亿美元。
另一个协会是位于棉兰老岛的棉兰老岛香蕉农民和出口商协会(MBFEA),MBFEA所代表的种植者对华出口已有很长历史,每年出口香蕉总产值达2.5亿美元。平均每周有500个香蕉集装箱从菲律宾出口到中国。MBFEA成立于2008年,由25个出口商组成,负责协调和代表菲律宾中小型香蕉种植者和出口商的利益,对菲律宾中小型香蕉农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负责60%的对华香蕉出口贸易,其成员种植的香芽蕉75%出口到我国。
在菲律宾,大农场拥有自己独立的社区及种植加工标准,并且通过与来自全球的客商签订采购协议,可以从容应对香蕉消费市场的波动。Tdeco农场占地面积近10万亩,是全球最大的标准化香蕉农场。这里不仅仅把香蕉做到了极致,还把农场打造成了一个大型社区,拥有街道、学校、医院、实验室以及村庄等。在Tadeco农场工作,父辈的工作可以世袭传给子女,数千工人都拥有稳定工作,工人的生活与农场息息相关,这里的人们把农业工作当作光荣的职业。
小农场则借助协会力量抱团发展,MBFEA协会会长Richard Mark B.表示,为帮助协会会员农场的发展,协会作为谈判代表为大家在全球寻找优质买家,将协会成员香蕉推介给全球买家。此外,对于香蕉生产中的一些细节标准,如用肥施药、品质分级等,协会出台了一系列统一标准,供会员农场合理参考。
|考察团感言|
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技术总监李宝深:菲律宾香蕉种植已快上升成当地的一种文化,甚至是生活方式。种植香蕉不仅是务农,更是传承工匠精神。
广东产区香蕉种植大户邓伟文:菲律宾蕉园管理到位,采后处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行让我感受到差距,这也是国内种蕉者的机会所在。
广西苏贝尔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强:菲律宾香蕉产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采后分级包装和可持续品牌运作值得中国种蕉者学习。
上海熟之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君:菲律宾种蕉技术传承性强,延续性强,质量稳定。产业工人专业性强,行业标准统一,国内可根据自身特点借鉴。
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负责人:菲律宾之行,让化肥农资企业看到了商机,菲律宾用肥结构简单,以单质肥、BB肥、有机肥为主。对于复合肥,是个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通过当地华人协会或者香蕉协会,用好农资服务当地蕉园。
迪斯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陈加权:菲律宾香蕉产业在规模化、系统化等方面值得学习,但在科学施肥等方面有待提升,对于国内相关行业是个潜力市场。
□南方农村报记者林鹏李金玺
柬埔寨香蕉投资考察招募
2018年6月30日至7月6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农财网香蕉通将发起“2018香蕉精英柬埔寨投资考察之旅”。考察团将招募广大有意进入柬埔寨的种蕉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前往柬埔寨,同柬埔寨地方政府及业内人士交流探讨,实际考察柬埔寨香蕉种植区的土地状况、人文环境、水利交通、冷链物流、出口贸易、劳力资源……
参团费用:单人参团19880元/人,两人参团18880元/人,三人参团17880元/人。
报名咨询:
徐建华13512781822 李金玺18520648771
苏伟杰15813301977 莫维智150175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