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白嘴病是由粘细菌侵染或车轮虫滋生而引起一种细菌性疾病。在每年早苗培育时期极易发生。该病是由粘细菌侵染而引起的危害3厘米以内的夏花鱼种的严重病害之一,特别是2厘米以内最易发生,尤其是对草鱼苗种的危害极大。
◎“白头白嘴”症状
鱼苗阶段的白头白嘴病,病鱼头部前方皮肤糜烂,病鱼从吻端到眼球的一段皮肤失去正常颜色,变成乳白色,在池边水面观察游动的病鱼,可见其明显的特征”白头白嘴“的症状,故名白头白嘴病。
病鱼唇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的皮肤溃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病鱼体瘦,色较黑,有气无力地浮游在下风近岸水面,反应极迟钝,口嘴糜烂失去吞咽功能而不能进食即患病不久即会死亡。
个别病鱼的头部出现充血现象,呈红头红嘴症状,还有些病鱼尾部边缘有白色镶边或尾尖蛀蚀。该病是危害夏花鱼种的严重病害之一,尤其是对草鱼危害极大。
◎“白头白嘴”病因
白头白嘴病主要发生于草鱼夏花培育前期,发病速度极快,2-3天就可能导致鱼苗大量死亡,对草鱼幼苗危害极大;特别是放养量大、浮游动物少、熟蛋黄或生豆浆投喂不足的池塘,白头白嘴病极易发生。草鱼水花从放入池塘之后的15天左右最容易大量爆发该病而死亡。
鱼苗的白头白嘴病,在乌仔规格(1.0厘米)后至黄瓜子(2.0厘米)规格之间最为发生严重。
我们分析的原因之处是:水中浮游动物比如水蚤是黄瓜子(2.0厘米)大小的规格鱼苗最喜食的,水蚤量多时相应的水质也很清瘦,浮游植物就会被众多水蚤吃食得很稀少。当水蚤被鱼儿吃完且水的肥度也没跟上时,造成水体天然饵料欠缺,该阶段的鱼儿又最贪食,就会四处觅食,啃咬池壁悬浮物甚至塘内草根、泥壁等物体导致口皮致伤,加上每年这段时间又值车轮虫暴发时节,因此,很多人误认为车轮虫是引起”白头白嘴“的主因。
另外,粘细菌感染也只是伤口发生后细菌滋生于此也属一种细菌本能,并非是造成白头白嘴的起因,有时纤毛虫寄生于鱼苗鳃部和皮肤也会引起鱼苗白头、白嘴等症状,其实,有时饵料不足导致小鱼儿饥饿觅食致伤才是主要致病因素。
◎防治方法
1、合理密养,及时分池。高密度水花饲养的,鱼苗经15-20天饲养后即可分池,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密度越大发生此病概率越大。
2、注意观察水色变化及浮游动物情况,及时、喂足饵料,充分保证食物的供给。
3、发病鱼池,泼洒漂白粉、强氯精、氯杀灵、二氧化氯等灭菌药物,一天一次,连用两天。
4、发病鱼池,泼洒0.25ppm聚维酮碘溶液,隔天一次,连用两天。
5、鱼苗阶段发生车轮虫病也会引起鱼苗的白头白嘴症状,应注意区分。用显微镜镜检发现大量车轮虫寄生即可确诊,可以施用杀虫药杀虫后再消毒。 □水花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