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市湖东镇新自来水厂建设有出水加压设施,解决一些地区因地势较高或高层水压不足的问题。
南方农村报记者 卢晓科 刘琪
统筹 王伟正
自3月起,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上庵村村民彩姐就要去水井挑水,家中还摆放着2个大桶用于装水。尽管家中2015年底就安装了自来水管,但供水一直不稳定,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今年3月开始彻底没水,彩姐每天都要提水到二楼,循环几趟。2015年底,上庵村接通了自来水。目前,全村2000多户有700多户安装了自来水。由于管理难,分摊、争议、欠费、断管等情况层出不穷,断水情况经常出现。
尽管早在1990年代安装了自来水,由于管道老化、没有及时更新,茂名市电白区桥南路一带的居民去年11月以来几乎无水可用。
与电白区一样,汕尾陆丰市湖东镇的居民也早在1990年代就安装了自来水,但由于运营管理不善,村民戏称“过去20年都是喝黄泥自来水”。5月中旬,陆丰市南部多个镇的自来水再次“变黄”,连续十几天没有干净水饮用的群众通过媒体、电话、问政平台等渠道向相关部门投诉,其中湖东镇和甲子镇的居民反映最为强烈。
南方农村报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不少地区尽管已经安装了自来水,但由于运营管理存在不足,饮水难的情况依然普遍。
处理简单,自来水发黄
“已经十多天了,水龙头流出来的水都是黄色的,昨天水才变干净。”5月22日,湖东镇的陈阿姨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据介绍,当地的自来水工程在1990年代初就已建成,但这20几年来,自来水被居民戏称是“黄泥自来水”。“家里的水龙头不时流出黄色的自来水,颜色有时深有时浅,有时很快就变清,有时要一两天。”居民反映道。
湖东镇人大副主席卢建燃介绍,湖东镇的自来水厂建于1990年初,处理设施实际上只是一个大水池通有一进一出两条水管,“进”水管从水库引入“原水”,在水池中简单沉淀后由“出”水管供给居民。“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可以叫‘直供’,自来水的水质完全取决于‘原水’质量,如果进来的水含泥量大,那么居民家的水就会变黄。”卢建燃说。
为应对自来水问题,5月17日,湖东镇应急启用于去年底建成的新自来水厂,该项目投入1500万资金,具备沉淀、过滤、消毒、加压等完善的处理环节。“新自来水厂处理出来的水是清澈的,但由于通到居民家的水管中有淤泥,所以居民家的自来水几天后才能变清澈。”卢建燃说。
除了投建升级自来水厂,湖东镇政府还启动了湖东自来水管网建设,一是全面更换镇区内用了20多年的老水管和水表;二是对水管进行检查和修补,以及在各个行政村装总用水表,更换到户的旧水表;三是对未装管道的村庄进行管道铺设。“目前,自来水管网建设工作正在加快准备,力争上半年启动建设,全面提高湖东自来水质量,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卢建燃说。
供水不足,用水靠水泵
家住电白区水东镇桥南路的谭伟胜用了二十多年自来水,现在他家正在施工,要加装一个水泵抽水到二楼。由于水压不够,水上不去二楼,谭伟胜就打算在一楼装一个热水器,以后就在一楼洗澡。
谭叔在桥南路路边开了个小店。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打开水龙头一滴水都没有,门前的一个水井成了他们现在的主要水源。记者看到,井内漂浮着红色塑料袋。谭叔坦言,水不干净,他们也不敢喝,都是用来洗澡、洗衣服,喝水就去借水。
梁大姐是岭门人,租住在桥南路已经十几年。她告诉记者,这里的供水不稳定,去年底以来就没水了,很多人家里都装了增压机抽水,一开增压机,家里倒是有水了,其他家就没水了。梁大姐租的房子重新安装了管道,驳接了原茂港区的供水管道,供水才比较稳定。
谭伟胜介绍,桥南路原为谭屋村,附近的居民用水有两种,1990年代搬出来的,用的是电白自来水公司的水,2004年之后搬出来的,大多用的是茂名水投集团的水。电白自来水公司供水不足,很多居民就向茂名水投集团的用水户借水。谭伟胜一家4个月用水仅2立方米,“不是不想用水,是没水可用。”
电白自来水公司负责人潘宇波介绍,桥南路一带属于电白郊区,与原来的茂港区交界,茂港并入电白之后,以前的供水情况没有改变。随着茂名水投集团业务的扩大,以及电白自来水公司的管网老化、用户减少,对桥南路一带的关注减少,目前电白自来水公司在该地区的用水户约为800多户。
电白自来水公司目前的产能是4万立方米一天,供应电白区4万多户居民用水,以及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供水产能逐渐不足。2014年,政府否决了电白自来水公司提交的扩容产能的请求,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启动了水东湾城区引罗供水工程,总投资超过11亿元。修建超过60公里的管道,从罗坑水库引水供电白区城区使用,可以保障超过100万人的引水安全。原计划工程应在2017年年初完成,但直到现在工程也尚未完工。
装表违规,损耗引矛盾
去年,村民徐若鸿花了2350元接通自来水,但没想到才用了不到半年,就停水了,“我安装得比较晚。因为不敢喝井水了,就装了自来水,没想到没用几个月就停水了。要用井水,那我不是白装了?”
村民黎姨在门口挖了个60多米深的水井,平时洗澡、洗衣服就用井水,煮饭喝水就用自来水。由于近两个月没水,他们只能喝井水了,“井水不干净,喝水还是要喝自来水,现在停水了,没办法。”
上庵村委会副主任陈应均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由于自来水管道没有接到村中。2015年底,上庵村村民集资从邻村青山的自来水管驳接了一条管道到村中,安装了一个分表,上庵村将水费交给青山村。茂南区的自来水价为2元一立方米(另代收1毛钱的城建附加费),污水处理费0.95元一立方米。考虑到损耗,上庵村与青山村需要均分从总管到村庄的损耗,上庵村实际上需要交给青山村的水费为3.3元一立方米。考虑到自来水进上庵村之后的损耗,上庵村制定的水价为3.5元一立方米。
“借水”行为持续到2017年4月,两村出现了矛盾,原因是累计到当时,青山村发现损耗高达2.2万立方米。青山村提出与上庵村均摊损耗的钱,但上庵村认为青山村已经收了损耗费,拒绝交费。双方没有达成一致,青山村也无意帮上庵村垫付,干脆停缴了水费。
茂名市水务投资集团提供的账单显示,2017年5月缴费后,青山村一直拖欠水费直到今年2月,才补交完。
由于和青山村出现矛盾,已经被断水的上庵村又选择向罗浮村“借水”,2017年底,村庄用上罗浮村的水。但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及时交水费到罗浮村,罗浮村就把到上庵村的水管切断。上庵村再次停水两个月,直到5月13日。
企业运营,解决用水难
“新的自来水厂,每天一开门就有2000元的成本,这还只是电费、原水购买费用、药物费用等,不包括折旧、人工成本。”湖东镇自来水厂厂长陈木雄说。借用财政力量,目前湖东镇自来水厂的硬件系统已经升级,自来水管网更新也逐步展开,但如何保持新水厂的健康续航是解决当地居民饮水难的根本,也是相关部门最头痛的事。
为了减轻运营自来水厂带来的财政压力,镇政府正在对水厂进行改制。“让企业经营管理可能会好些。”卢建燃介绍,目前,自来水厂最大的问题是人员编制改革,水厂有职工40多名,已经制定调岗、补偿等方案,很快将进行下一步工作,“只要解决了人员问题,自来水厂改制就没有问题了。”
潘宇波介绍,电白引罗工程计划今年11月前完成,水厂设在电白区旦场镇,一经完工,电白自来水公司将并入茂名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由其负责供水。目前,自来水公司已经勘察了现场,并且更换了超过200米的老化管道,下一步还会继续勘察管网,继续更新管道,直到移交。
为了解决上庵村的饮水问题,羊角镇还成立了工作组。羊角镇镇委委员许国卿带队去现场查看过水管被切断的地方,找了施工单位把水管驳接回去,5月13日村庄已经通水。许国卿表示,青山村与上庵村的欠费问题,最后是政府出面,并且帮忙支付了部分欠费才解决。下一步会把罗浮村和上庵村的表分开,直接给上庵村安装总表和管道,直接供水,而不是现在的“二次供水”。
电白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李志锋告诉记者,羊角镇在2017年9月之前属于电白区管辖,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也是电白区负责,但目前工程尚未全部验收,尚未移交给水投集团管理。严格来说,尽管可通水,但还是不能先进行使用的。考虑到村民的用水问题,可通水用水的村庄,允许其先行用水,水务部门会加快验收速度,早日移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