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钦:厦门微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种植面积:10000亩
成功注册“微玉”品牌,以台湾优质水果玉米品种为主线,种植面积约10000亩,打造水果玉米大陆专业种植体系,是将高端白色水果玉米引进水果实体店销售的中国第一人。冰糖玉米卖9.9元/根,上架到百果园、鲜丰、沃尔玛山姆会员店、永辉、华润万家等。
林泽权:惠州市盈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盈佳甜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种植面积:7000多亩
与鲜食玉米打交道20年,公司已建立速冻、罐头两条生产线,日加工甜玉米鲜穗250吨。现有基地7000多亩,订单农户种植4万多亩,带动就业农户4000多户,已牢牢占据惠州甜玉米行业领头羊地位。
黄成宜: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种植面积:520亩
广东茂名人,江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副会长,2017年,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重视品牌营销,大力推进“天之源”“美嘉玉”等鲜食玉米品牌,深入挖掘鲜食玉米优点,开发鲜食玉米深加工产品,提升鲜食玉米附加值。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和销售。
孙振民:内蒙古晨晟晖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种植面积:36000亩
经营甜玉米10多年,种植规模不断增加,2017年种植面积达36000亩,亩产量平均为3500-4000斤,一半做加工市场,一半做鲜食市场。他在种植的同时,也带动周边9000多位鲜食玉米种植户共同发展,为当地鲜食玉米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万友:广东惠州市博罗县湖镇佳友农副产品合作社负责人
种植面积:820余亩
从事鲜食玉米种植及加工已有17年,目前种植面积达820余亩。优选品种、提升种植技术、不断拓展销售和加工渠道,不仅自己的玉米销往全国各地,还带动周边农户,提升种植经济效益,为当地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汪亮亮:安徽芜湖鲜食玉米种植大户
种植面积:120亩
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探索降低种植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的种植管理模式,为日后的种植大户实施托管式甜玉米种植服务积累经验。未来,希望引入投资项目,建冷库、加工厂,不断完善整个链条,带动种植户,将甜玉米的销售做到可进(鲜货)可退(加工产品)的并继续致力于相关加工衍生产品的开发与推广。
黄启光:广西玉林亿农达种子商行总经理
种植面积:200余亩
从事鲜食玉米近二十多年,年收鲜食玉米8千吨。曾荣获“2016年全国鲜食玉米优秀流通商”称号,是南菜北运鲜食玉米创始人。目前,黄启光种植鲜食玉米200余亩,准备成立鲜食玉米种植合作社,期盼有生之年,继续服务于亿万鲜食玉米种植户。
陈槐飞:安徽清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种植面积:730亩
独立创业10年,种植鲜食玉米近7年,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鲜食玉米品牌。目前,陈槐飞带动周边种植户三十多人,年种植面积近万亩,带动务工人数约2000人,人均增收3000元,总务工费用1200多万元,有些种植户年增收近20万元。
张世元:山西忻州市开发区三晋庄园甜糯玉米农民专业合作社
种植面积:700亩
山西省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忻州市忻府区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从经销、代加工到建立黑玉米种植基地;从传统模式,到获得山西首家有机认证。创建“玉米兄弟”品牌,借力互联网,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周刚林:四川成都种植大户
种植面积:310亩
在鲜食玉米行业打拼21载,从收购到自己种植,周刚林已经成为四川成都玉米种植能手和销售能手。除了自己种植300余亩甜玉米,他还指导周边农户种植约1000亩。根据市场需求变化,他指导农户错峰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并帮助农户对接销售。
经过半年多筹备和三个多月实地走访,企业和农业部门推荐、种植户自荐,南方鲜食玉米大会组委会筛选出20位鲜食玉米种植规模较大、种植技术领先、对当地鲜食玉米产业具有带动作用的种植户。经过近一周时间的网络投票和导师团专家评选,十大“2018鲜食玉米种植匠”名单出炉。
在这个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时代,他们守着一片匠心,在种植领域将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投资高标准硬件,对鲜食玉米品质有严格要求,致力于种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本次评选是一个纯公益性活动。6月1-8日,经过导师团专家评分(占总分数60%)与讨论,并综合网络投票数(40%),以下十位鲜食玉米种植匠脱颖而出。
□南方农村报记者 李少泽
南方农村报记者 叶凤林
作为我国鲜食玉米新兴产区,近年来,四川鲜食玉米品种更多元化,糯玉米的发展持续向好,甜加糯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杨跃华研究员认为,四川鲜食玉米生产规模和消费总量预计将进一步增加。
一亩地产值上万元
四川鲜食玉米常年种植面积约80万-90万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经济区,种植类型以糯玉米为主,甜玉米面积约占1/5。糯玉米主要供应省内市场,甜玉米大部分销往甘肃、新疆、陕西、河北等地。
记者从成都市农委获悉,2017年成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含复种)达20万亩,主要分布在新都、青白江、龙泉驿、金堂、简阳、彭州、郫都等区县,规模种植(50亩以上)面积达3万亩。其中,新都区以“科研单位+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在石板滩镇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
“一季鲜食玉米亩产达2500斤,抢早上市卖2元/斤。再加上一季优质水稻、一季蔬菜,一亩地年产值能达到1万元。”石板滩镇旺明玉米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林望明告诉记者。目前,旺明玉米合作社已经注册“幼美仁”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和绿色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甜加糯玉米成后起之秀
“这些年四川鲜食玉米从糯玉米向甜加糯玉米逐渐演变。”四川方圆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烈说。
记者走访产区了解到,四川省白糯类型仍是主流,其中京科糯2000占据着主导地位。近年来,由于果穗大等优势,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万糯2000市场份额增大,开始抢占糯玉米市场。
黄白糯玉米是四川鲜食玉米市场从白糯到彩糯的过渡类型。“成都原来只有单色糯玉米,2000年前后,川玉糯1号开始推广,从此打开了双色花玉米市场。”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敬东介绍。黄白糯玉米推开后,紫色彩糯玉米也很快进入市场,并被老百姓接受。“2005年前后,河北华穗的彩糯2号、仲衍种业的川彩糯1号等品种在四川快速发展。”石板滩兴泰良种服务部宋世科说。
2004年,我国首批甜加糯玉米品种美玉加甜糯3号、都市丽人等被选育并审定推广后,四川甜加糯鲜食玉米市场逐打开。在四川,人们习惯于糯玉米的“嚼劲”,同时口味偏甜,所以甜加糯类型发展较快。据了解,成都鲜食玉米主栽区石板滩种植的鲜食玉米基本为甜加糯,其中彩甜糯(彩色甜加糯)与白甜糯(白色甜加糯)玉米约各占一半。
目前,四川省彩甜糯主流品种主要是彩甜糯6号、彩糯10号、彩甜糯617、美玉加甜糯5号等。白甜糯品种更多元化,主要包括仲衍种业的白甜糯B9等。“白甜糯这几年市场份额上升得很快,我们的白甜糯B9就是例子。”刘敬东说。杨跃华也认为,白色甜加糯市场接受程度较高,后期发展潜力大。
突破瓶颈创新融合发展
随着四川省鲜食玉米产业不断发展,产业中诸多矛盾也不断凸显。例如,种植时间不合理,上市季节不均衡,“旺季烂,淡季断”的市场尴尬局面时有发生。
据了解,四川省鲜食玉米上市时间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成都市龙王镇鲜食玉米经销商梁老板告诉记者,去年5月10日前后鲜食玉米收购价高达2.6元/斤,到5月下旬,价格降至1.5元/斤,6月份大量上市,收购价降到1.2元/斤左右。“虽然不愁销,但旺季价格太低,收益无法保证。”石板滩镇石庄村种植户刘哥说。
“要加快品种创新。”杨跃华认为,只有提高品质,鲜食玉米才能更受消费者欢迎。
“目前甜加糯果穗上分布有甜和糯籽粒,缺乏真正意义上‘又甜又糯’的新品种,同时,现有品种货架期短,不宜储存。”针对这些问题,杨跃华认为,一方面可以通过冷链及加工来保障品质,另一方面应加快选育货架期长、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以及适宜盆周山区及高海拔地区的品种,支撑鲜食玉米品种更新换代。
合理布局品种,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也尤为重要。熟期上,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种植;播期上实行分期播种,逐批上市。
“6-7月份是四川鲜食玉米扎堆上市的季节,因此,在品种布局上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减少扎堆销售现象,并保证淡季市场的供应。”杨跃华介绍,川南地区可适当早播,争取在5月份开始上市。川西及成都平原可利用秋季生态,延后上市。盆周高海拔地区可发展秋季玉米,供应9-10月份市场,冬季可适度发展鲜食玉米大棚种植,满足春节及早春市场的需要。
“为了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应加强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石板滩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张良说。同时,企业要积极展示与示范优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加工价值很高。像我们选育的黑玫瑰系列品种,不仅可鲜食,还能制作花青素饮料。”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陈文俊研究员告诉记者,“此外,鲜食玉米的秸秆可用作青贮饲料,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