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最重要的是保证手里的疫苗是“真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之娴
关于不合格疫苗的话题引爆了国人的朋友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大关注。对养殖户来说,养殖动物也免不了要打疫苗,可以说是养殖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养殖户如何保证使用的动物疫苗是合格的呢?如果出现免疫失败导致损失,又如何认定是否与疫苗有关呢?
猪场如何判断疫苗是否合格?
疫苗是否属于合格的产品,并不是猪场根据自己的临床使用情况、或做抗体抗原检测就能判断和下结论的。关于疫苗是否合格,有国家承认的标准: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在2010年发布了《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程序》,规定每一批次疫苗在出厂之前需要获得中监所批签发,而中监所在签发疫苗批签发时,会要求企业提交该批次疫苗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报告》,该报告即是判断该批次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
中监所负责对企业提交的包括《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报告》在内的批签发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与检验报告》中“检验采用的质量标准是否有法定依据”,“检验项目、方法和结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其中采用的质量标准应为兽药国家质量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和农业部颁布的其它质量标准;进口兽用生物制品的审核依据为农业部颁布的注册产品质量标准。
那么是不是说明,只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疫苗就是合格的疫苗了呢?2014年6月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又开展了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审核标准由兽药国家标准向成品企业内控质量标准转换工作(中监所函【2014】238号),要求成品企业备案内控标准,中监所对其进行评估。此后从2015年1月1日起,生产的产品必须按备案的成品内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判定和申报批签发。也就是说,企业不但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要真真正正地要做到承诺的“内控标准”,要不然也不合格!
因此,要符合上述双重标准的疫苗产品,才是合格的可以获得批签发的产品。
猪场怀疑免疫问题,如何与企业协商?
事实上,由于猪场现场情况极为复杂,猪场很难证明发生疫病是否因疫苗不合格而起。比如猪群本身的健康状态、个体差异、季节因素、免疫程序和免疫操作、保存和冷链问题等均会影响到猪只的免疫效果,不同的疾病之间也会互相影响。
首先,如果能与疫苗公司双方达成共识和平解决为最佳。而取证需要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如,录制小视频,拍摄现场照片,保留疫苗空瓶,与疫苗厂家通过视频聊天看临场真实情况,保存视频过程。沟通疫苗企业到养殖场确认发病的实际状态,进行损失确认。双方共同评价猪体疾病健康度,在约定的第三方公司对疑似疾病进行检测认定。疫苗企业找到发病原因,付出技术服务,双方通过协商,在尊重原则、继续合作的前提下达成和解办法。
如何通过司法程序取证认定疫苗问题?
通常疫苗引起副反应较好判定:免疫后12小时之内出现,属于副反应范畴;超过12小时,则认为不属于副反应范畴。但保护力不足引起问题则比较复杂:通常免疫之后3-30天之内,处于疫苗作用的上升期,若出现发病,基本上认定为与疫苗无关系。而如果在保护期内出现发病,现场往往原因复杂难以判断。猪场要保留该批次疫苗样本,必须在法院同意的情况下,在具有鉴定资质的畜牧局官方机构,使用法律认可的、可信的检测方法,对疫苗产品保存期内的效力、安全等指标采用前文中所述的规定方法对疫苗进行检测,得出可信的检测结果。最后用前文所述规定的标准进行判断,看看是不是真的不合格。
必要时对同批次疫苗效果进行现场重现、复制。追踪同批次疫苗的销售路径,确认其他养殖场是否也出现同样的问题。使用多个厂家的产品在同一条件下、同时、采用同一窝猪做对比实验。
另外,可向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申请启用封样检测。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负责全国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和质量技术仲裁,省级兽药监察所负责本辖区内兽用生物制品的质量监督工作。由于委托中监所检测细则十分复杂,大家只能致电咨询了(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业务管理处:010-62103517,62103581)。
当然,我国对兽用生物制品的管控还是十分严格的,养殖户最重要的还是保证自己手里的疫苗是“正品”!从正规厂家的正规渠道拿货,扫描二维码验证真伪,保证疫苗的储存环境。真苗,真打,才能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