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深度参与和支撑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8月02日版次:03

  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表示,农业科技特派员将实行点菜下单式精准对接。

  乡村振兴,科技是重要支撑。
  当前,广东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历史阶段和任务。农业创新驱动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模式落后面貌如何改变?农业科研水平如何适应新需求?科技特派员工作如何翻开新篇章?都需要科技领域提出解决方案。
  8月1日,在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行动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推进会召开之际,南方农村报(下简称“南农”)专访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深入解读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以及实施农村科技特派员新举措对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谈农业科技发展|
现状: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南农:在新时代下,您怎么看待广东乡村振兴?当前广东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如何?
  王瑞军: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把握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和背后的深刻历史现实原因,提出了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
  我们认为,乡村要真正振兴,一定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撑。然而,面对广东农业发展新的历史任务,农业创新驱动体系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农业生产模式相对落后,小农生产方式亟需打破;农业科研基础条件不能适应新时期创新任务的需要。
布局:构建农业科技“三大体系”
  南农:在这个背景下,广东农村科技发展如何布局?
  王瑞军:新时代农业创新驱动工作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发展的中心工作来谋划和布局。
  广东农业创新驱动体系要从科技计划管理向科技创新治理转变,要从传统科技部门向创新驱动发展部门转变;要实现有的放权、有力管控、有效服务;要调整业务结构、增加创新供给、减少创新束缚;要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产业支撑体系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强化政策、平台、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这是我们农村科技发展的布局和大方向。
重点:突破农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
  南农:省科技厅在乡村振兴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瑞军:近年来,广东省科技厅以非常低调务实的态度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广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居全国第2位。
  我们采取政策引导、项目支持、工作推动、组织实施的方式,一体化推进。
  在政策引导上,我们出台了《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等各类文件,政策体系覆盖了资金管理、成果转化、职务职级晋升、税收抵扣、信用评价等创新发展重要环节,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进广东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2018年,广东省科技厅与省委农办、省扶贫办、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等6个部门,结合广东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实际情况和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发展方向,经过多次调研、形成了《广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了6大科技创新行动,包括20项具体措施,力争使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更加精准有效、体制机制更加灵活高效、科技服务更加均等便利、资金保障更加稳定合理。
  在涉及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我们也要取得重点突破。要大力加强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核心关键技术的布控。例如在省内重大专项、重点领域的研发布局方面,我们把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作为重要的专题进行部署。
  我们要会同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等相关部门及各地市,解决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突出问题,比如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问题。例如厕所革命这项民生工程,我们引入一项粪便完全无害化、无水化、资源化处理技术,成本低廉、推广应用价值很好,目前已完成注册。
科普:将在农村学校建科普馆
  南农:对于乡村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有怎样的规划?
  王瑞军:前段时间,我们在新疆喀什贫困地区一个农村小学建了科技馆,把一间教室打造成科普展教资源中心,孩子们特别喜欢。让科技创新思想“占领”孩子们的头脑,是扶“志”和扶“智”的一部分。
  广东多数农村娃少有参观科技馆、上实验课的机会。在农村设立科普馆,让农村娃从小接触科学实验和科普知识教育,能有效塑造创新思想,启发科普创意。未来,科技厅将与地方政府合作,以分批推进的方式,在广东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建设科普馆。
撰文:南方农村报记者喻淑琴魏伯航见习记者郑玉婷摄影:吴秒衡制图:曾梓毅
|谈农村科技特派员|
广东现有1.3万名农村科技特派员
  南农:广东有多少农村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了哪些活动?
  王瑞军: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有着光荣传统的制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总结提升的科技创新服务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成为支撑农村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省科技厅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建设了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并且安排特派员进行精准对接。
  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3万余名,汇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成果700余条。面向全省2277个贫困村征集乡村振兴技术需求,第一批677个贫困村报送的需求,省科技厅全予以支持。
  2018年,省科技厅大幅提高了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4月,发布《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18年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千村大对接行动的通知》,依托省农科院、省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4个单位,采取“大专项+任务清单”的方式,省科技厅提出任务和绩效目标,由省农科院等单位进行自主选派对接。目前已经完成618个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的选派对接工作。接下来,还要继续组织特派员与1500个左右乡村进行对接,组织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力争到2018年年底,累计完成约2200个村的选派对接,覆盖全省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到2019年,基本完成对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南农:今年对于农村科技特派员有何新举措?
  王瑞军:对农村科技特派员,我们考核工作量、质量和绩效。农村科技特派员在生产实践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形成课题和项目后,只要提出来我们就支持。这样一来,科技厅支持农业科技研发项目也会更加精准。
  根据乡村发展新形势,我们也进一步扩充了科技特派员队伍,从过去的只注重种养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振兴等各个方面,将“三农”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另外,还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如将省住建厅的“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也一并纳入支持,形成有利于专业镇、特色村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创新创业的新格局。
  为了更好地进行对接,我们将建设特派员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实现特派员认定选派、技术需求的收集和实用技术筛选“一站式”服务,实现面向全省乡村的“点菜下单”式的精准对接。
  农村科技特派员在福建涌现出了南平模式,之后又有宁夏模式。通过诸多措施,希望推动形成农村科技特派员“想下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起作用”的充满活力的农村科技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农村科技特派员的“广东模式”。
|谈农业科技园建设|
科技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
  南农:就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省科技厅是否会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具体怎么操作?
  王瑞军:为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省科技厅把科技资源全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倾斜。
  省科技厅加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财税、金融和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安排下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共计7.0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约84%,是2014年的7倍多。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高企培育发展逐渐进入快车道,2017年新增高企810家,增长69%。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提速。目前已经实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覆盖。河源、清远、汕头、湛江、茂名等5家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粤东、粤西、粤北其他地市也在加紧创建工作。经过长期努力工作精心培育,2018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将呈现“井喷”势头,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增添强劲发展引擎。
  今年,重点围绕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任务,省科技厅准备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开展“农高区”的工作部署。2018年争取建设1个国家农高区和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县一园区”方向,省一级的农业科技园区计划建设60个,目前正在协商选址阶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