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算出室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8月23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又到新生开学季。南京大学为了帮助新生们更快找到志趣相投的舍友,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在去年给新生按照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基础之上,今年推出了算法推荐2.0优化版本——通过校园迎新网的数据调查,统计新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再通过大数据“推荐算法”,量化评估各项数据之间的相似度,进行舍友分配。(8月20日中新网)
  刘昀昀:南京大学的宿舍分配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据悉,南京大学在8月就发放问卷调查了本科新生们的“作息时间”“空调使用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共用物品和消费倾向”,以及“兴趣爱好”。然后通过大数据“LFM推荐算法”,对信息进行量化处理。
  这种做法类似于如今很多网络平台的算法推荐,通过对用户的累积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画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去年的“按生活习惯分宿舍”的反馈也显示,参与宿舍分配的17级新生,宿舍和谐度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正向效果初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算法也不宜过分迷信。所谓的大数据,说白了还是新生们自己填出来的,难免会有“失真”情况。
  范娜娜:能够和性情相投的人住一起固然很好,但如果能和性格互补的人住也不错,或许还能拓宽眼界。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共同成长,于己于人,并不是件坏事。大家从互相不了解到渐渐熟悉,不断地尝试理解、沟通、磨合,终成挚友,这个过程也足以让人心动。
  南大此番另辟蹊径地用推荐算法分宿舍,可以说彰显了一座学校的人性化。在自主选宿舍机制仍需探索的情况下,用推荐算法分宿舍,是对“互联网+”的灵活运用,也是校园管理思路的拓展。接下来,该举措是否值得广而鉴之,不妨且看且期待。
  刘庆传:“夜猫子”“早起鸟”水火不容,“内向生”“外向生”格格不入……要化解令人头疼的大学宿舍分配难题,固然应鼓励大学生加强修养,学会宽容,努力和不同性格的人友好相处;高校相关部门也不妨借助技术手段,力求科学性、体现人性化。动用大数据“推荐算法”分配宿舍,值得尝试。
  李景亮:每年大学新生入学之初,常有一些不好的消息传来,多是新生乍离开亲人关照,不适应高校环境,难以与人相处,孤独无助,有的甚至误入歧途,酿成悲剧。有了南京大学这样的大数据“推荐算法”,不怕你找不到情投意合的朋友,这可以避免你的孤独,从而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
  由过去的放羊式随意安排宿舍,到如今的大数据推荐算法,人类离人性化关怀又近了一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