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通讯员杨杰 林巧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最近公布评审结果,粤西山区县级医院高州市人民医院主持的“颈腰椎间盘退变机制”项目中标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资助经费21万元。这是继去年《EBV重新激活时BHRF1对鼻咽癌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后,该院连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更多的研究成果将惠及广大基层百姓。
脊柱退行性疾病虽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是病因不尽明了,给诊治带来困难,也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高州市人民医院(简称高州医院)此次中标“国自然”项目《巨噬细胞M1M2极化在椎间盘退变进程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旨在从分子、细胞层面为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提供新观点,为其防治提供潜在靶点,由该院李小川博士后、王茂生教授等主持开展。
近年来,高州医院全额资助员工在职攻读研究生,李小川博士就是受益于此。优厚的人才培育机制,使得这所山区县级医院成为吸引高端人才的洼地,先后有8名博士、105名硕士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著名院校倒流到此地,形成“孔雀西南飞”的人才聚集效应。
据悉,该院2014年12月被广东省人社厅批准成为广东省第五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我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首次落户山区县医院,并于去年11月迎来首位进站博士,目前已有进站博士2名,现又有3名博士正在走入站程序。
为了发挥高端人才对医学难题的攻坚作用,高州市人民医院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建成5个省级研究基地,将重大科研项目与县域群众的重大健康需求紧密对接,围绕重点病种的临床应用来设立相关研究课题,以科研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临床应用。
截至目前,高州市人民医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资助经费5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得资助经费21万元),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获得资助经费60万元),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得资助经费10万元),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0项(获得资助经费3.5万元),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4项,茂名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5项,茂名科技计划项目620项。此外,该院还发表了SCI论文3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8.459。
优质的人才队伍以及科研的创新探索,促进了大量高难技术在高州医院的常规开展。高州县域内住院率连年保持在95%左右的高水平,该院去年出院病人11.5万人次中的复杂疑难病例(CD型病例)占了六成左右,有力解决了县域群众“大病不出县”的问题。
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最高层次的、支持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资金来源之一,为夯实国家发展根基、提升国家创新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面上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养基础研究后继人才。获得这些课题项目可以说是一个单位综合科研实力的客观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