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世界每3秒新增1例“老年痴呆”

专家提醒,早期治疗可延缓痴呆进展,减轻家庭负担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09月20日版次:11
  南方农村报讯 9月21日是国际阿尔茨海默日,今年的主题是“记忆3秒钟”。《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报告》指出,世界上每3秒钟就有1例新增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现状严峻。
  专家提醒,当今社会老龄化明显,需要特别重视该病,早期采取干预措施,积极治疗,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痛苦。
警惕不正常健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因阿尔茨海默病(AD)失能失智的老人越来越多。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950万人,65岁以上发病率达4.8%。
  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王丽娟主任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又称原发性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视空间损害、定向力及计算力损害、语言功能障碍、人格及行为改变等。例如经常丢三落四,反复问同样的事情,忘记自己刚刚做过的事情;性格改变,如原本开朗热情的人变得疑心重重,不愿意出门,情绪低落等;或经常迷路,原本能容易处理的问题变得很费力等。
  王丽娟主任提醒,目前对于痴呆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部分人认为中老年记忆力减退是正常的现象,不重视对痴呆的早期干预;而部分人则是谈“痴呆”色变,一有点健忘就生怕自己患上老年痴呆拖累家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
  “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最好到记忆障碍门诊或神经科就诊,明确诊断。”王丽娟说。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六科主任胡运新表示,许多痴呆疾病患者往往要等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到医院就诊,这无疑增加了疾病的诊疗难度,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尽早规范治疗老年痴呆,对改善症状作用相当大。”
痴呆病因有不同
  据介绍,针对疑似“痴呆”的老年人,一般检查包括神经心理量表评估,如简明智能量表评估、言语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精神行为症状评估等,以明确是否真的存在认知功能下降。
  同时,需要进行血液学检验,包括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水平、生化血糖肝肾功能等,以及心电图、头颅CT、MR等神经影像学检查。目前,生物标志物检查,如PET正电子发射断层现象、脑脊液检查,还能更早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王丽娟主任指出,临床上常见的认知障碍病因,最多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其次是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脑出血等;再者,老年人因饮食不注意、胃病等导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也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用脑动手防痴呆
  目前,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等,主要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长期坚持规范化用药,可延缓患者认知功能的快速下降,尽可能保留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王丽娟主任表示。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主任陈俊抛强调,老年痴呆治疗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痴呆,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痴呆,应当补充甲状腺素;脑卒中导致的痴呆,应积极治疗脑卒中。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康复锻炼、人文关怀、营养支持等也必不可缺。
  研究表明,多吃富含维生素、纤维成分、矿物质的水果,如苹果、香蕉和柑橘等;积极用脑动手,多做手工、画画、下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愉悦心情,适当打扮自己,以及积极治疗“三高”,对防治老年性痴呆都有帮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