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同学在群里问是否开会,师兄“跳出”提醒其注意身份。近日,有网友爆料,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并@了杨溢学长,一个群名显示为群管理员袁显栋的人直接跳出来反问她“杨主席是你直接@的?”还直接对这名同学爆粗口:“他妈自己没点数?”另一个群名显示为管理员刘颖的人,也出来帮腔,称“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10月3日《成都商报》)
张玉生:这张聊天截图,最让人震惊的地方有两处:一是,大家明明都是在校学生,称呼“学长”不行而必须称“主席”;二是,“主席”还没生气,底下的学生会干部已经怒不可遏。这样的学生会,分明就是校园内活脱脱的官场。不仅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之分,抱大腿、混圈子的那套话术和玩法,也跟一些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大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原本可爱的年轻学生,不应该过早进入官僚角色,在官场做派里飘飘欲仙,满足于官本位的虚荣心。令人遗憾和心痛的是,这似乎并非个别现象。江南大学的学生会,仅是辅导主席工作的主席助理就多达七名,中山大学的学生会干部,更是直接标明“正部长级”“副部长级”。
舒圣祥:为什么有些学校的学生会如此官僚化?自然有其根本原因。进入学生会,有机会成为老师面前的红人,在荣誉评定、申请入党、保研加分以及奖助学金申请等方面,都有助益。利益诱惑很大,缺乏有效机构监督(比如财政预算审查)的学生会自然容易变味。因为任何组织都需要制约和平衡,学生会也不例外。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其所置身的校园文化背景。
面对舆情,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回应称,学校立即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当事人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改正。可是,学生会要去官僚化,仅仅“对当事人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显然不够。一方面,学生会的权力需要从制度设计上去制约和平衡;另一方面,大学更需要去行政化,以此为学生会做表率。
乔志峰:不知道“杨主席”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开设“社交礼仪”之类的课程,或者有没有实诚的老师,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们认清现实、适应社会?抑或干脆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对“杨主席”们进行“传帮带”?即便没有,学生会搞得如此乌烟瘴气、污秽不堪,老师和学校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官本位该不该唾弃?当然该唾弃。但仅仅唾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彻底肃清特权思想的流毒,如果不能彻底改变当前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种种不公,如果不能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官本位必将长期存在,甚至还会变本加厉、无所不用其极。出一两个“杨主席”不可怕,重要的是铲除滋生丑陋现象的社会环境和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