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必红一年可养三造样虾,总亩产近600斤,亩利润达到近6000元。
扫码关注小龙虾通。
南方农村报记者 孙旭东
9月以来,江苏、湖北等地区4-6钱规格的小龙虾塘头价一度逼近40元/斤,但随着小龙虾生产旺季临近尾声,有成虾可出的养殖户越来越少。不过,常德汉寿县的陈必红却是个例外。
陈必红第一年养小龙虾,现在他1800余亩养殖基地天天都在出虾。据介绍,因为采用捕大留小的放养模式,一年可出3造虾,总亩产可达到近600斤,高峰期一天便可出虾2万斤。加上他原来做小龙虾流通,拥有良好贮藏条件和流通渠道,再多小龙虾也不愁销。
流通商转型养小龙虾
陈必红与小龙虾结缘已将近10年,他在2009年开始做水产品流通生意,彼时小龙虾是他涉猎的多个水产品之一,他只是零星收购小龙虾。不过最近两三年,小龙虾反倒成为卖得最好的水产品。之前供虾给他的农户屡屡要求提高收购价,就这样陈必红决定自己养小龙虾。
陈必红回忆,当时湖南养小龙虾的人少,去年便特地跑到潜江学艺,从放苗到喂料再到管理,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掌握了技术的陈必红回到常德,用多年水产品流通积攒下的资金,和一位朋友合伙投资500万在当地承包了1800亩地,养起了小龙虾。
都说艺高人胆大,对于这500万的巨额投资,第一次养小龙虾的陈必红没有任何担心。因为在学艺的那一年,他亲身体验了小龙虾行情爆涨,他认为只要能养出虾,肯定有钱赚。果不其然,就是在他养殖的第一年,这500万的成本就悉数回到了自己的口袋。
一天出虾2万斤
就像陈必红所说,之所能如此快速地赚到钱让资金回笼,关键就在于他成功地把小龙虾养出来。承包了1800亩地之后,陈必红将其中1000亩改造为精养塘,余下的为稻虾混养模式。也是这千亩精养塘,让陈必红实现了第一年养殖小龙虾的“奇迹”。
因为有高额的成本投入作保障,所以在种苗、饲料、动保等全部环节,陈必红全部采用最优质的产品,同时在池塘硬件上,他也按照最高的标准打造。由于是第一次养殖小龙虾,他选择求稳,在精养塘他没有高密度放苗。正是这种超大养殖面积搭配合理养殖技术,陈必红得以实现“一次放苗、捕大留小、一年三造”。
据陈必红统计,在这样的精养模式下,今年一口不到10亩面积的池塘一共出了近6000斤虾,高峰期一天出虾量高达2万余斤。不过,由于出虾周期较快,出塘的小龙虾并非以大规格为主,普遍在2-6钱/支。目前小龙虾市场需求大,任何规格小龙虾都很畅销,今年陈必红亩利润达到近6000元。
除了养殖技术、养殖模式这样软实力外,能让陈必红第一年就大获成功的原因,还有他拥有自产自销的硬实力。目前陈必红配备6台出虾的货车、两个5万斤容量的冻库,出虾繁忙时7台设备一齐分拣、打包。加之十余年流通领域积累的资源,让陈必红能游刃有余地做到瞄准行情,快人一步收虾上市。
强强联手做大产业链
谈到转型养小龙虾时,陈必红坦言,得到大北农的支持也是今年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陈必红告诉记者,他在益阳南县结识了大北农技术服务人员,双方充分了解后一拍即合。于是,大北农华中首家小龙虾养殖服务中心——大北农凯龙神爽稻虾养殖服务中心开业了。通过服务中心,陈必红享受到大北农给他带来的诸多便利,也拓宽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同时销售大北农的小龙虾饲料和动保产品。
陈必红介绍,大北农小龙虾饲料利用率高,不必担心料喂多了会败坏水质,而在养殖后期,大北农的动保产品又为他成功出虾保驾护航,令他整个养殖过程变得既方便又高效。现在,陈必红在当地成立了小龙虾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可提供优质种苗、饲料、动保产品、快速物流及流通等服务,已形成一套非常完善的“小型产业链”运作模式,经营得有声有色。
实际上,如今面对小龙虾养殖的爆火,像陈必红这样跨行转型者还有很多,但像陈必红这样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兼备极少。他表示明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要尝试搭棚养更多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