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 广州以特色小镇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新载体,珠海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惠州选派2116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10月9日,珠三角乡村振兴工作片区推进会在惠州召开,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六市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展。会议由广东省委副书记任学锋主持。副省长叶贞琴出席会议并讲话。
任学锋强调,珠三角乡村振兴要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谋划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重点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坚持规划先行、全城推进、典型示范,把群众发动起来,持续用力整治,实现干净整洁有序。要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加大投入力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叶贞琴强调,珠三角各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树立更高工作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
广州
打造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振兴
“广州市以特色小镇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新支点、新载体。”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四点经验。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高规格协调机构,在新型城镇化领导小组下设立了特色小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二是坚持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三是强化产业支撑,突出农民增收。从化区莲麻小镇发展生态旅游、红色革命文化、客家民俗体验和美食文化等产业,从过去的广州最北、最偏远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旅游村”“明星村”,居民去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两年平均年增长50%。去年莲麻村荣获“国家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等称号,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鲜活样板。四是注重文化元素,不断增强小镇文化软实力。番禺沙湾瑰宝小镇拥有800多年历史,还有宝墨园等知名人文资源,每年都举办以“沙湾飘色”为主题的岭南文化民俗节,吸引了大量游客。
珠海
市领导挂点乡村振兴样板村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珠海市建立市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村制度,四套班子成员带领18家有实力的市属国企分别挂点联系和挂钩帮扶一个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采取月通报、季督查、年考核的方式开展督查考核工作。
“争取利用5年的时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在全市重点打造一批示范作用明显的生态休闲农庄田园综合体。”珠海市委副书记赵建国介绍,珠海目前已初步制订了《全面提升生态休闲农庄建设水平 打造珠海特色田园综合体工作方案》,把田园综合体作为产村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珠海特色田园综合体。
佛山
发挥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是保障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佛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区邦敏介绍称,佛山市结合地方实际,实施“党建统领·三治融合”、集体经济转型、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等七大工程,创新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振兴新机制。
区邦敏介绍,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佛山紧紧抓牢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村(社区)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意见(试行)》,从农村“人、钱、物、事”等四个方面共10项重要事权入手,优化各个重要事权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办事流程,对各项重要事权实施的主要程序和相应职责进行细化,突出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重要精神先知、重要事项先议、实事好事先做的“三先机制”和在关键环节发挥审核把关作用,并全面厘清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关系,巩固了党对农村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
惠州
选派千名干部任村第一书记
惠州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集中力量完成46个省定贫困村和104个相对薄弱村环境整治。到2020年,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有条件的村庄创建特色精品村。
“全市每年投入近3亿元,按每年10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办公经费,每年6万元的标准落实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将村干部补贴提升到每人每月3000元,落实第一书记人均每月2000元的驻村补贴,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吉表示,截至目前,该市已分批选派2116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并遴选890名村党组织书记储备人选。
东莞
坚持以项目化做实乡村振兴
“东莞坚持以项目化做实乡村振兴。”东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东来介绍,目前共梳理确定了近期完成、在建或启动的63个总投资325亿元,集中反映东莞市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的亮点项目。
其中石排镇塘尾古村美丽幸福村居项目,由镇财政投入1802万元,深入挖掘塘尾古村历史文化要素,通过景观构筑物、水体整治等建设,再现莞式明清古村落风貌;东城街道周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试点项目总投资1.3亿元,以农田保护区为中心,计划到明年底前完成44个项目,打造成为集历史风貌游览、莞式人文体验、生态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中山
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台账
“中山市各镇区都已建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台账。”中山市委副书记陈文锋介绍,中山市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专项行动,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建立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超过96.5%,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到100%。有序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2012年以来综合整治内河涌192条,整治内河涌长度累计410公里。此外,目前全市共完成1320条、总里程635公里的村级公路建设;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推进乡村绿化提升工程;24个镇区均建立农村照明巡视、维护管理制度,实现农村夜间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