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
谈了聂夷中的《公子家》,还想再谈谈他这一首。
对于只会吮血吸髓的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它的上层集团,有正义感的唐代诗人曾经不止一次地举起过他们的投枪。在这当中,各人所使用的手法是不一样的。像白居易,有时用的就是火辣辣的字眼,如他在《杜陵叟》一诗中,借杜陵叟的口破口大骂:“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那种愤不可遏的气势,真像要把“豺狼”一下子烧成灰烬。但更多的人还是比较含蓄的,虽然讽刺入骨,在字面上仍然留了一点地步。杜甫写马嵬坡那一幕,就没有白居易《长恨歌》那样赤裸裸,只是隐隐约约,用“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两句,表露了对这件事情的感慨。
聂夷中这位诗人却有不同的气质,他似乎并不愿意故作含蓄。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攻击,从来不肯转弯抹角。可是,他和白居易在《新乐府》里喜爱直接表示意见、发挥议论的又有所不同。他好像更喜欢让事实来说话,把东西都摊开到桌子上,或者换句话说,把一幅速写画挂在你的眼前,让你自己看了去作结论。上面谈到的《公子家》是如此,另外两首《公子行》是如此,这一首《田家》也不例外。由于这位诗人善于选择题材,因而使用这种手法,又都是十分成功的。人们看了他摆出来的事实,不由得不自己去作结论,从而诗人就使他的作品获得应有的效果。
这首《田家》,打个比喻,就是一幅形象鲜明的速写画。在画的一边,一位白发皤然的老父亲,正在高田上气咻咻地给禾苗除虫去草;在山下,他的儿子挥着锄头吃力地开荒。显然,这时禾还没有长起来,为了度荒,不得不赶种一些早熟作物,免得禾还没有长成自己先就饿死。假如单看画面上这一角,我们还替他父子俩抱着希望:也许能够挣扎着度过这种艰苦的岁月吧!然而,当转过眼去接触到另一个角落的时候,我们却好像头上响起一个霹雳:原来那伙坐在人民头上喝血的家伙,已经派人在那里修筑粮仓,他们在就盘算着把父子两人的辛苦所得一粒不剩地搬个罄净了!
该怎么办呢?我想,受到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的农民,都会自己来下结论吧!
为了完成诗的主题思想,可以想见诗人事前花费了多少力量!他需要找一幅最有说服力的画面,而且只需寥寥几笔的,好让它来向读者发挥雄辩。而这位诗人也的确具有灵心妙手,只把两个农夫,一座官家粮仓放在一起,不着一个字议论,其结果,比之洋洋万言的大文章似乎并不愧色。所谓“一矢破的”,所谓“言简意赅”,说的都是文章的好处。我想聂夷中这首诗,正是兼有这两种长处的。
□刘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