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一份本该严肃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简报,却出现三个不同姓名的办公室主任。在青海省纪委监委开展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察访工作中,检查组在查看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委办公室台账时发现,县委办公室主任贾均山等人为应付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考核工作,相关材料严重弄虚作假,拼凑的虚假材料竟达67页。(11月11日《青海日报》)
鱼予:“工作干得好不好,全靠材料汇总表;工作方式新不新,全看写手精不精”已然成为一些工作“剪报”掠影。因为,相比于实打实的成绩,纸面上的文章,不仅容易做,也容易做得好看;相比于“已经做了”,“已经说了”的工作“剪报”,不仅容易应付考核,也容易博得上级领导的注意。虽然,拼凑假材料,换来真处分,其现象却令人警醒。
工作简报成为工作“剪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防止工作“踩高跷”,不仅要治形式主义,还要治官僚主义;不仅需要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更要提高督查、考核的科学性。让考核回归本来面目,不仅要端正工作态度,也要理顺考核机制。一方面,将工作做在平时,考核将至才不会临时抱佛脚,挖空心思“编材料”;另一方面,一些类似的考核应“合并同类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
隔山:“报告年年交,以为交上去也没人看。”这正是对述责述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工作靠应付、落实走形式的思想顽疾根深蒂固,说到底还是懒政、不为的思想在作祟,形式主义之风的流毒尚未根本肃清。其次是能力不足的结果。廉政报告不能自己完成,而是去东拼西凑,甚至是抄袭别人,这恰恰说明其对自身的职责不明,工作不清,甚至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干了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更是无从知晓。毫不夸张地讲,这就是典型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得过且过,这与干部敢于担当、履职有为的要求格格不入。像这种占着位置不干事,对付工作投机取巧,服务群众无担当作为的干部早就应挪位换人。第三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基层部门报告文案繁多是不争的事实,让本就工作任务繁重的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加之有的报告无人过问,流于形式,于是有的干部产生了照搬、拼凑和抄袭完成任务的侥幸过关心理。
张贵峰:更重要的是,那些要求提交廉政报告的上级部门,是否也应进一步反思:这种存于纸面的述廉方式和形式,是否本身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问题?甚至存在“以文山会海代替实际工作”的问题?
毕竟,一个官员干部的廉洁状况、履职情况,更多要看其真实具体的实际工作表现,自我评价仅是很小的一方面,来自群众和社会的评价,才更重要、更可信。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