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右)给三洞村贫困户张东华送上家乡特产和慰问金。
落实基层党建引领,点燃农村发展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任接着一任抓,一仗接着一仗打,一代接着一代干,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取得全面胜利。
近3年来,在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来自广东省科技厅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和科技为两轮,不断驱动该村脱贫攻坚事业向前发展,让三洞村展现新面貌、焕发新生机。南方农村报特推出“乡村振兴·广东科技在行动”系列稿件,关注三洞村脱贫致富事迹,探索新时代科技扶贫振兴乡村的路径。 ——编者
发展
补设施“短板”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记者经过一段曲折的山路来到三洞村安全饮水工程所在地——一个不大的蓄水池里延伸出蓝色的管道,里面输送的是村里各家各户的饮用水。
以前,三洞村没有集中供水,村民需要走好一段路到小溪处接水饮用。按照省科技厅帮扶方案中关于保障安全饮用水的具体要求,驻村工作队协调帮扶单位筹资81.18万元建成了三洞村安全饮水工程,结束了三洞村无集中供水的历史。
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既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殷切期望。两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使村级办公基础服务设施、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村道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据了解,近30年,三洞村的生活用电均由村里私人经营的水电站供应,基本上自给自足,属于自供电区,但是存在着电线老化、通电网络封闭、维修困难等问题。随着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村里提出了电网改造方面的迫切需求。从2016年底,工作队多次与南方电网和东源供电局沟通协调,同时筹集建设资金,终于在今年8月顺利启动农电网的改造。此次农电网改造共投入845万元,预计2019年元旦前完成,届时每家每户都将装上智能电表,将彻底解决安全用电问题。
两年前,三洞村村委会办公楼还是一座危楼,破烂陈旧的木制结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该问题,驻村工作队与镇、村干部三下深圳,最后说服乡贤、深圳市富源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寿良投资400多万元,用于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和购置办公器材,并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和3公里主村道拓宽改造。
此外,工作队还协调其他多个部门全面完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通过东源县农业局立项投资46.77万元修建了1.9公里农田灌溉水渠;协调行业部门立项20万元新建村卫生站,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协调帮扶单位筹资15万多元建设了三洞村口美化绿化项目,提升了美丽乡村形象;实施“雪亮工程”,协调帮扶单位投资9万多元建成“平安三洞”社会治安监控系统,筑牢治安防控的“篱笆”;协调帮扶单位投资12.42万元安装54盏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协调有关部门为三洞村7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暖心房”……
据统计,自工作队驻村以来,省科技厅联合多个社会组织和行业组织多方筹集资金完善三洞村的基础设施、助推扶贫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目前共投入1700多万元。巨额投资使三洞村脱胎换骨,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随着2020年河惠莞高速的建成通车,三洞村又将迎来新的区位优势。
党建
补思想之“钙”增强自我脱贫意识
11月3日,周六。
“深入理解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要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上下功夫,其中包括科技创新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在三洞村村委会办公楼,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在进行精准扶贫现场调研和座谈时,组织成员一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强调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
走进三洞村村委会办公楼,不难发现一条“红色长廊”,沿着楼梯徐徐向上直至三楼,党史党规映照眼前,浓浓的党味感染着走过的人。
这条“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的教育走廊,是三洞村近年来的党建成果之一。在广东省科技厅扶贫工作队驻村之前,村里的党建工作几乎可以用“贫瘠”一词来形容——村党组织设置不合理,党小组基本虚设;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薄弱,政治意识不强……驻村工作队的到来,使这个贫困村的党建工作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针对村里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意识薄弱、组织观念淡化等问题,村党支部在工作队帮助下提出了“三个抓手”,将“补思想之钙”列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
到梅州“叶剑英纪念馆”开展开放式组织生活,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熏陶;考察学习梅州蜜柚产业基地科学种植技术,了解合作社管理运作模式,为党员干部拓宽脱贫奔康思路;到兴宁新农村示范村八村连片示范村建设项目参观学习,明确方向增强信心……在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抓手的作用下,村党支部对外组织村党员干部纷纷“走出去”吸取脱贫经验,对内则由镇党委统一部署,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把思想政治学习教育、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三洞村的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调。
有了信心和决心,紧接着就要开展专题学习培训。驻村扶贫以来,村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延军带领村党支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宪法、党章和新修订党纪处分条例等专题学习,及时传达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在分组开展的专题讨论中,党员群众纷纷针对村里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主人翁意识逐渐被调动起来,党员干部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大大提高。
第三个抓手是党内政治生活。村里严格规范党课和党日生活制度,第一书记亲自组织上党课,带领村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理想信念,强化规矩意识,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优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
通过“三个抓手”,目前三洞村党支部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规范,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进一步树立,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呈现。
如今,三洞村党组织从3人支委增设到7人支委,重设2个党小组,将支部委员下沉到各党小组,把支部67名党员全部纳入各党小组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此外,驻村工作组联合村两委进一步规范村级决策,新修订了《议事协商制度》、《村民理事会制度》、《村民公约》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支部党员大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不断巩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此基础上,针对村“两委”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省科技厅向省直机关工委申请20万元“强基振兴”专项经费,将所有党建制度上墙,加强党建宣传,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一个“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教育走廊。在党建引领下,“党是领导一切的”认识深入党员群众心里,三洞村党味十足。
党建工作的进步给村里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
三洞村村委会主任钟坤才表示,依托帮扶单位广东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主动作为,在党建引领下,“党是领导一切的”认识深入党员群众心里,村里党味十足,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展现。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巩固党建基础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中,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大大增强,“一村两品”脱贫产业直接带动村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也实现逐步完善,整个村庄的面貌风气得到了改头换面的提升。
|记者观察|
打造“三洞经验”的扶贫“梦之队”
从2016年4月起,三洞村多了几个奔波忙绿的身影。
他们是广东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在三洞村的各个角落留下党建和科技扶贫的脚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李延军表示,如果说驻村工作队是精准扶贫前线的先锋,那么帮扶单位就是在背后提供支撑的强大力量。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介绍,2016年7月,广东省科技厅党组结合工作职能和三洞村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省科技厅定点帮扶三洞村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从产业发展扶贫、劳动力转移及就业扶贫、助学帮扶及教育扶贫、人居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一对一”定点帮扶及“一户一法”帮扶种养增收脱贫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安排。
为确保定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省科技厅设立了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专题,重点安排和拨付了精准扶贫资金;厅党组会议、厅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三洞村科技精准扶贫工作议题,动员全厅系统包户帮扶;厅领导班子多次带队到三洞村入户对接,现场指导。在“一对一”帮扶中,贫困户张东华的女儿兰兰免费进行两次唇腭裂的手术,如今开开心心地上了幼儿园。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透露,目前省科技厅已超额完成三年定点帮扶任务。
未来两年,三洞村仍会在省科技厅的帮扶下继续成长。扶贫队表示,会继续充分利用科技智慧和力量,把三洞村打造成粤东、粤西、粤北科技精准扶贫示范村。村里人也非常笃定,有这么多人的关注和帮助,可以实现稳定脱贫。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喻淑琴实习生郭海欣陈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