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脱贫攻坚,驻村书记变身“鸡司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8年11月15日版次:05

  广东省科技厅帮扶的优质三黄胡须鸡脱贫产业基地,每年可为三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丰厚的分红收入。

  编者按:
  “我一直惦记着贫困地区的乡亲们,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时深入乡村,他殷切叮嘱,要认真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在脱贫致富基础上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为国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的有力支撑。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经过近三年的科技扶贫,由内及外焕发出崭新面貌。在《夯实根基,扶贫路上党建热》(详细请见本报11月13日3版)一文中,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党建和基建两方面探寻了三洞村脱贫致富的奥秘,本文将继续分享三洞村在广东省科技厅帮扶下,在产业兴旺、扶贫扶志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志智双扶
教育+实惠激发内生动力
  “一定要调动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才能真正脱贫,自己不愿意干就脱不了贫,给多少钱也会坐吃山空。”王瑞军说。
  为了说服贫困户加入到“一村二品”产业中来,驻村工作队花了不少精力。除了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还请来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科技人员长期担任技术指导,不定期组织举办各种农业扶贫科技培训班,帮助贫困户提高科技素养和种养殖技能。在入股分红尝到甜头以后,更多的贫困户和村民自愿加入到红肉蜜柚种植和优质鸡养殖中来,“一户一法、一户多法”的发展模式也成了贫困户积极脱贫的动力,脱贫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然而,要实现真正脱贫,仅靠“鼓钱袋”还远远不够,加强教育和文化建设才能提高贫困户思想觉悟,用知识的杠杆撬动三洞村发展,做到“拔穷根”。
  “自2016年4月起,省科技厅驻村工作队多次投入资金用于三洞村文化教育建设。”广东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周木堂介绍,在文化带动方面,通过自筹帮扶资金49.6万元新建三洞村党群文化服务中心,为三洞村党群文化服务中心党群图书阅览室筹书5000多册;投入自筹帮扶资金约5万元建成一条30多米长的文化墙,并完成扶贫制度上墙工作。在教育扶贫方面,专门筹集10万元成立三洞村教育助学基金,用于鼓励考上大学的三洞村学子;向黄村镇中学捐赠教学电脑30台,解决该校教学电脑设备短缺问题,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投入7万元解决黄村镇中心小学学生上学必经之路的安全隐患。
  在增强内生动力、促进长久脱贫方面,河源市东源县扶贫办还在贫困户的看病问题上找到了突破口。“疾病是贫困户一个很大的问题,生病了就先治疗,这也是东源县创新健康扶贫的方式。传统种养的产业大家都在做,疾病问题解决了,产业做起来了,脱贫就有保障。”河源市东源县扶贫办主任邱易生告诉记者,在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针对因病返贫等问题,县里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的措施,解决了贫困户的看病问题。
  “在2020年扶贫工作队撤走之后,三洞村要做到继续发展,关键在于内生动力的问题,着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全村动起来才有发展前景,老百姓才能过上富裕生活。”邱易生建议,“希望继续提高村民素质,真正达到乡风文明,也希望发挥党建领头雁的作用,培育出有致富带头作用的乡贤和合作社,带动产业持续增收,提高脱贫质量。”
产业脱贫
养鸡+种果打造“一村两品”
  今年2月初,三洞村村委会大楼里热闹非凡,贫困户拿到脱贫产业优质鸡养殖分红款后喜笑颜开,此情此景将在今年年底再一次呈现。
  “2016年驻村工作队刚来时,村里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650元。”村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延军介绍道,为了提高贫困户收入,通过多次调研试验,规划出“一村两品”脱贫产业,分别是优质鸡养殖和红肉蜜柚种植,由广东省农科院动科所科技特派员陈卫东所长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科技特派员黄建昌教授提供技术指导,实现增收,带领贫困户入股分红。
  如何在短短三年时间内让贫困户增加收益,并且形成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驻村工作队采用“党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在优质鸡产业中引进龙头企业牵头开发,村民自愿从财政扶贫到村资金中每人拿出2000元入股分红。同时,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在养鸡场和蜜柚基地务工,切实做到“授人以渔”。
  2016年,广东省科技厅申请30万元科技扶贫资金入股蜜柚基地,每年可给村集体增收3万元;2017年6月,帮扶单位自筹资金35万多元建成1600多平米的标准化养鸡场。科技帮扶进入第三个年头,产业投入收到持续回响。
  “科技扶贫三洞村脱贫产业优质鸡养殖基地”建立在山路边,养鸡场内现养5000多只成鸡。今年1月售出1万多只优质三黄胡须鸡,为贫困户养鸡合作社带来130427.13元的分红收入,36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均分红787.66元。今年计划养殖近20000只成鸡上市销售,年底贫困户丰厚的分红指日可待。据悉,优质鸡产业与碧桂园集团碧乡农业公司达成长期合作,保证了销路。在养鸡产业为贫困户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从军队团级干部转业的李延军也成了村民口中亲切的“鸡司令”。
  输血靠养鸡,造血靠蜜柚。与分批养殖售卖的优质鸡不同,红肉蜜柚特色产业作为种植业,将为三洞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入。从2016年至今,黄建昌教授入村进行了8次科学种植技术技能培训,并针对蜜柚种植制作“蜜柚栽培管理月历”,种植户只需按说明进行打理即可,还建立了微信群,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情况,通过微信远程会诊解决难题。目前村里已建成约120亩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101户农户种植红肉蜜柚181亩,预计2019年挂果,2021年丰产,每亩可带来12000元收益。
  “山多地少、人多田少”。走在三洞村的坡路上,记者感受到该地发展多样化产业的必要性。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也清楚意识到,贫困户脱贫需要按照“一户一法、一户多法”原则,因地因户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脱贫产业,让贫困户自己动起来,激发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
  酿酒作坊、腐竹作坊、养猪牛羊、果树种植、入股公司分红……在多渠道帮扶下,不仅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入股优质鸡养殖基地分红,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还通过自家小产业实现增收。打理腐竹家庭作坊的贫困户钟旺华说,作坊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添置了发电机、磨浆机和运黄豆的三轮车,扩大生产规模后,全家月收入增加了4000元左右。
  2017年,三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30多元,增长速度令人惊艳。2018年9月29日至10月2日,三洞村的优质三黄胡须鸡、山楂、黄村铁锅腐竹等脱贫产业成果参加了2018年深圳-河源精准扶贫成果展示会,现场产品被抢购一空,更增强了村党支部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康的信心。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授人以渔等方式,才能确保农民真正脱贫、不返贫,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的这席话成为广东省科技厅扶贫队伍奋斗的动力,带领三洞村朝着“鼓钱袋”“拔穷根”的方向不断加速前行。
|记者观察|
“三洞成绩单”背后的攻坚力量
  党建科技引领、产业攻坚脱贫、基础建设完善……
  三洞村的故事在广东省其他贫困村落也正在发生着,精准扶贫的风吹来了广东省科技厅的科技特派员,他们手中发展的种子在贫困村的土壤里快速生根发芽,逐步长成乡村振兴的模样。
  “省科技厅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责任和担当,不断把乡村振兴科技行动和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推进。”
  王瑞军表示,省科技厅近年来重点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建设了科技特派员库、科技支撑成果库和贫困村科技需求库,并安排特派员进行精准对接。2018年,全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入库总数达1.3万余名,汇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成果700余条。面向全省2277个贫困村征集乡村振兴技术需求,第一批677个贫困村报送了技术需求,省科技厅全部予以支持。
  谈及农村科技特派员的选派,王瑞军认为,农业发展是全省的根基,针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产业落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科技的大力支撑非常必要,而农村科技特派员可以作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重要抓手。
  目前,省科技厅已完成618个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的选派对接工作。接下来,还会继续组织特派员与1500个左右乡村进行对接,开展科技特派员暑期大下乡活动,力争到2018年年底,累计完成约2200个村的选派对接,覆盖全省9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到2019年,基本完成对省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
  送走一批又一批的镇街参观学习队伍,三洞村依旧在扶贫战士们的帮助下按照规划向前迈进。当2020年脱贫攻坚战吹响胜利的号角时,“三洞村们”会交出更好的答卷。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喻淑琴实习生郭海欣陈秀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