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棚虾一直都有着不错的价格,且养殖成功率较高,养殖户对冬棚养殖热情和专注度都较白水塘虾偏高。理论上,冬棚放养密度较白水塘增加50%以上,产量也应该随之上升,实际却是平均亩产量并有明显提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虾仔存活率低,所以冬棚养殖前期保苗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做好前期保苗工作。
放苗前水质调控
清塘进水后水深需达到1.3-1.5米,水体盐度≥3‰,使用永乐碘进行全池“消毒”,24小时后再使用碧水安+速解安解毒,最后通过少量多次泼洒利菌多+活力碳或利苗多调整水色至黄绿色且透明度50cm左右,待水体中开始出现适量的浮游动物时,即达到放苗前的理想水体,此时可进行下一步操作:试水、放苗。水质过瘦时天然饵料不足,过肥时易发生气泡病都会影响放苗后的存活率。
放苗后足料、足营养
放苗后早投料、足投料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因天然饵料不足引起的虾苗相互残杀和敌害生物捕食,还可以促进虾仔尽快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保证虾仔苗期生长的营养需求。所以,推荐每日定时投喂三餐,每餐投料量为:每10万苗2斤料为基数,每天递增基数的10%,直至虾仔上罾。
针对一代苗的生长特性,我们还制定了“全程营养保健”的管理思路:5-7天泼洒一次营养快线,确保虾仔拥有强健的体质应对各种恶劣的天气变化,尽量减小应激带来的影响。同时,每餐配合使用利饵多+水产诱食酵母各1/3包拌料内服,除了能促进虾苗更早的开口之外,还能有效提高虾苗体质和抵抗力。利饵多富含活性生物蛋白、有益微生物,同时具备培虫控藻、防气泡病的功能,为早期提高虾苗存活率提供有力的帮助。
前期病害防控
防控气泡病及气泡病继发的细菌病是前期病害预防的关键,池塘里常见的有害菌,如弧菌可以通过定期泼洒优肽来控制;发生气泡病的虾苗通常会出现空肠空胃,肝胰脏弥散、透明等症状,严重时直接死苗或影响后期上市规格的均匀程度。通常前期气泡病的发生都与池塘溶氧过饱和有关,而溶氧的稳定性与水体稳定性有很大关系,水体越稳定,溶氧越稳定,所以稳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棚内环境管理
冬棚具有更稳定的棚内环境,但棚外的昼夜温差影响着棚内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从而影响着水体中的虾苗和微生物。然而日常管理时容易忽略对棚内温度变化的控制,日间升温时,我们需要适当打开棚口;夜间降温时,我们需要适当关闭棚口,稳定棚内温度,减少温度变化对水体稳定性的影响,也就能进一步减少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虾苗存活率。 □利洋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