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小札|
别梦依依到谢家,
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以诗代柬,来表达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这在古代的文人是常有的事。这首题为《寄人》的诗,就是拿来代替一封信的。
从它措词简单而又深情婉转的内容看来,诗人是曾经和一个姑娘相好,而后来不知怎么样又分手了的。然而诗人始终没有能够对她忘怀。在封建宗法社会的“礼教”阻隔下,既不能够直接痛快地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只好借用诗的形式,曲折而又隐约地加以表达,希望她到底能够了解自己。这是题为《寄人》的原因。
诗是从叙述一个梦境开始的。“谢家”也许就是这位姑娘的娘家吧(这位姑娘不一定姓谢。旧体诗词中常用“谢家”来代指女子的娘家,大抵是从谢道蕴这位著名的才女借用来的)。可以设想,诗人曾经在她的家里待过,或者在她家里和她见过面。曲径回廊,本来都是当年旧游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诗人在进入梦境以后,就觉得自己飘飘荡荡地到了她的家里。
这里的环境是这样熟悉:院子里四面走廊,那时两人曾经谈过心的地方;曲折的阑干,也像往常一样,仿佛还留下自己触摸过的手迹。可是就偏偏没有看见这位姑娘。他的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就是找不到她的踪影。他只好非常失望地徘徊着、追忆着,直到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脱出这种难堪的梦境——这就是第二句“小廊回合曲阑斜”描写的梦中情景。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一轮皎月,正好把它的冷光洒在园子里,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的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还没有忘记他们之间那一段曾经结下的情愫啊!”这后两句就是诗人要告诉她的话。
自然,这首诗是“寄人”的。诗人写出了自己的梦境,又写出了从花月中受到的感触,这就不能不是向这位姑娘表露心事。前两句写入梦之由与梦中所见之景,使对方知道自己思忆之深;后二句再写出多情的明月依旧照人,那就更是对姑娘的鱼沉雁杳有点埋怨了。“花”固然已经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还替离人临照落花,仿佛在告诉人们:你们对于“落花”就这样的决绝,连回头一盼也不肯么!诗人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彼此通一通音问的。
唐代优秀的抒情诗歌都有这个特点: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鲜明、准确,而又含蓄深厚的。他们善于通过被塑造的形象的行动,来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想感情。因此不需要作者自己外加一句多余的话。正如这首《寄人》诗,只写一个梦魂的行动,只写小廊曲阑和庭中花月,比之作者自己诉说心头上的千言万语,却还要有力得多。“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两句,比起“有梦也难寻觅”不是还要深刻动人么!
□刘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