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30种产品获登记韭菜、姜、冬枣有药可用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17日版次:08

  扫一扫,获取更多农化资讯

  为破解特色小宗作物生产中无登记农药可用的难题,近年来,山东省持续组织开展了农药登记联合试验。经农业农村部批准,30个农药产品在韭菜、姜、冬枣3种小作物的10种防治对象上获得登记,86家农药生产企业获得132个农药登记证。日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山东省首批防治特色小宗作物病虫草害登记农药推荐名录》。
  据了解,山东有蔬菜面积2000多万亩,果树1200多万亩,茶叶、中药材等发展也很快。据山东省农药检定所调查,山东有特色小宗作物100多种。特色小宗作物的区域性很强,很多特色作物只在局部地区(一个省或一个区、市内)种植,病虫害发生时危害又不等人,登记用药存在“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第46条规定:“尚无登记农药可用的特色小宗作物或者新的有害生物,省级农业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临时用药措施。”
  正是由于特色小宗作物种植面积较少,农药生产企业在这些作物上登记的农药通常不能获得经济回报,甚至很难从产品的销售中收回登记费用,导致用药品种相对匮乏。
  为推进特色小宗作物安全用药管理工作的开展,借助新《农药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颁布实施的东风,农业农村部出台了鼓励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的法规政策。新颁布实施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特色小宗作物用药可进行群组化登记、允许采取临时用药措施等重大政策。《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的出台,解决了长期困扰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无法可依”的难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试验时间缩短到一年,试验点数大幅减少,试验费用明显降低,为加快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提供了法规保障。
  为提高评审效率和企业申报速度,农业管理部门还探索建立了特色作物用药产品试验资料集中评审、申请产品集中申报、部所快速审评的工作机制。
□本报综合整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