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预防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关键在通风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22日版次:07
  近期气温低,阳光少,光合作用减弱,让进入结果期的黄瓜负担加重,一旦管理不当,细菌性流胶病就会发生。该病常造成瓜条腐烂,商品性降低。
  ◎症状表现
  瓜条发病,初期一般表面正常,到中后期果实表面会流出白色或浅黄色的脓状物,瓜条内部已经变褐腐烂。
  茎秆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病部位呈水浸状,有流胶现象,湿度大时,会有白色或浅黄色的菌脓溢出。
  叶片发病,可以在叶片中部,也可以在叶片边缘,初期为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后期整个叶片腐烂。
  ◎发病规律
  病原细菌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伤口进行传播蔓延。特别是菜农在农事操作(如落蔓、疏叶、摘瓜)时很容易对植株造成伤口,为病原细菌的侵染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该病喜高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5-27℃,在深冬和早春季节,棚内湿度大,低温时间长,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离不开湿度和伤口两大条件。
  菜农要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除了做好日常通风排湿,还可通过覆盖地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方法吸湿、降湿。此外,浇水选择晴好天气进行。
  减少伤口。瓜条上的伤口主要是皴皮引起,特别是在瓜皮幼嫩的小瓜上,因此,由皴皮造成的裂口是造成瓜条流胶的有利条件。
  建议菜农通过合理通风(放风口下设置挡风膜,避免冷风直吹瓜条)和浇水(浇水要均衡,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减少皴皮的发生,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瓜条细菌性流胶病的发生几率。
  及时清除病残体根据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细菌可在棚内的病残体上越冬,来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会造成再次侵染和传播。所以菜农在进行疏叶后,要及时将病叶、病瓜、残花或畸形瓜等带出棚外深埋,以减少菌源和传播。
  药剂防治细菌性流胶病可选用叶枯唑、噻唑锌、氢氧化铜等药剂,根据发病程度,对于较为严重的流胶,可选用中生菌素+氧化亚铜、细刹+喹啉铜+噻枯唑配方或复配药剂。
□北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