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2版: 评论/读者之声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儿童车厢”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01月24日
版次:
02
|网议|
新闻背景:2019年春运已拉开帷幕,路上遇到“熊孩子”怎么办?有网友提议火车单设“儿童车厢”,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表示,“是不是需要把吵闹的孩子集中在一个车厢,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会面临类似的情况。也许还会有人建议,把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的各集中在一个车厢。这些建议对公共交通部门完善工作有很多启发,也对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带来新的挑战。”(1月22日中新网)
程浩:“儿童车厢”的实现有困难,难道旅客就得“坐以待毙”么,当然不!或许我们能从惩治“霸座”行为中得到启发,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因此要依靠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呼吁立法惩治“熊孩子”,才是解决根本,对于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儿童,可以规范其监护人的责任,孩子犯错父母有责;同时,也要广泛进行宣传呼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熊孩子”问题不断向上向善发展;最后,相信铁路部门也会想出好的办法来解决现实问题,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铁路企业也绝不会容忍扰乱乘车秩序情况的发生。
史洪举:设置“儿童车厢”问题,不过是对提升人们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的全民期盼问题。如果每一个乘客都能自觉遵守规则,管好同行的小孩不霸座、不吵闹,如果乘警及乘务人员能够及时果断制止霸座、抽烟、大声喧哗、脱鞋等无视公德和公共秩序的行为,所有问题自能迎刃而解。所以,很多人建议列车设“熊孩子车厢”,表达的其实是不被打扰和侵犯的诉求。
设置“儿童车厢”,既非权宜之计,更非长久之策。向提高公民规则意识、公德意识求解,方是长远之计。这很难靠一日之功,但仍需通过对规则的广普及、严执行去“加速”实现。
曹朋飞:对熊孩子缺乏包容,最终受伤的是整个社会。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跌倒然后再爬起来的过程。对于儿童在公共场合打闹,作为父母应该及时教育引导,但旁人也应给予足够包容。
倘若只为应对熊孩子,“儿童车厢”不设也罢。“儿童车厢”可以设,但应充满爱意。抛开质疑的目光,“儿童车厢”的提议的确很有创意。铁路部门可以考虑在日常客运压力较小的时候,专门设立一列“儿童车厢”,将里面装扮成童话王国,供乘车的小朋友们娱乐,这对于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运输人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上一篇:
不断拓展消费扶贫的“长宽高”
下一篇:
让乡间风物焕发光彩
上一篇:
不断拓展消费扶贫的“长宽高”
下一篇:
让乡间风物焕发光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