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六旬阿伯便血半年查出直肠癌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腹腔镜手术保肛摘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1月29日版次:12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南方农村报讯 谈及肛门,是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话题,可越是讳疾忌医就越可能引起大祸。60岁的王大伯(化名)肛门不适、便血近半年,一直以为是痔疮,羞于出口,不料竟是距肛门4厘米不到的低位直肠癌,需要“摘肛”保命。近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团队为王大伯实施了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即TaTME手术)成功保肛摘瘤,术后恢复良好。
便血竟是直肠癌
  60岁的王大伯最近半年开始出现反复的便血,一直没有在意,以为是痔疮,觉得不好意思没有跟家人说。上个月开始出血突然感觉有点多了才告知家人,在大家的劝说下王大伯终于同意去当地医院检查。刚开始,医生告诉他便血是因为“混合痔”,但需要手术治疗。
  王大伯起初还不愿意手术,经家人的反复劝说才同意对“混合痔”进行手术治疗。可一手术坏了,术中发现王大伯直肠距肛门4cm处有个肿物,术中冰冻提示肿物是直肠腺癌。这可把王大伯及家人吓坏了,当地医生建议王大伯行Miles手术进行治疗。
  医生解释说因为王大伯的肿瘤距离肛门太近了,为了尽可能的去除肿瘤,这个手术就是要对王大伯进行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切除包括肛门在内的直肠及周围组织并在腹部行人工肛门才能根治。王大伯瞬间觉得晴天霹雳,实在没法接受没有肛门的生活,坚决不同意该治疗方案。
  为了保住肛门的王大伯几经辗转,近期在朋友推荐下来到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希望能完成这个“保肛”任务。
先进术式保肛门
  普外二科科主任高鹏主任医师和郑权副主任医师对王叔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诊王叔的确是患有直肠癌和混合痔。
  郑权介绍,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5cm以下的直肠癌。传统治疗主要是进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因为肿瘤距离肛门太近,需要切除肛门,然后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
  “这个手术方式切除彻底,治愈率高。但不难想象,这样患者生活质量会有多差,更多可能还会产生精神心理问题。”郑权说,这其实就是低位直肠癌实施传统手术患者所需面临的普遍困扰。
  在明确王大伯的病情和他的诉求后,高鹏组织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首先根据王大伯肿瘤较大的特点,先行3个疗程的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将肿瘤缩小,然后再实施近年国内外推崇的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即TaTME手术)。
  “整个过程我们都严密监控,王大伯也非常配合,最终达到了手术的标准。”郑权说。经过规范的辅助治疗后,王大伯于近日接受了腹腔镜辅助TaTME手术,手术时由处理腹腔和肛门的两组医生同时进行,仅90分钟就为王大伯成功摘瘤,并成功保住了肛门,术后恢复良好,术后进食、排便良好。复查CT,患者腹腔未见肿瘤病变。
四个征兆需警惕
  郑权介绍,TaTME手术不仅为患者保留了肛门,还具有很多传统手术不具有的优势,如该术式是将微创做到极致,患者切除的肿瘤经肛门取出,腹部几无伤口,患者康复快,无痛,传统手术则腹部有近10厘米的伤口,术后恢复较缓慢,疼痛较大;手术视野较好,可较好的保留直肠周围神经,如盆壁神经(保留术后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可减少损伤前列腺的几率,更能更彻底清除肿瘤及周围肿大淋巴结,减少复发的几率;手术时间更短,可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长造成的并发症,减少手术费用等。
  郑权提醒,记住四个征兆,可以早期揪出直肠癌:一是常出现粪便变形;二是出现持续性反复便血;三是短时间内排便次数增加;四是频繁出现肛痛、腹痛。
  郑权介绍,早期结直肠癌经过治疗后,其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高达90%。但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可忽视前期征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