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车没出4S店就坏了”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4月16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近日,西安一名女子在4S店坐奔驰车上哭诉维权的视频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据女车主哭诉,她购买了一辆66万元的奔驰车作为自己30岁的生日礼物,然而新车还未开出4S店,就发现车辆发动机存在漏油问题,4S店表示无法退款也不能换车,只能按照“汽车三包政策”更换发动机。(中国新闻网4月15日)
  @胡天:“放下体面”的视频点击量过亿,“突破底线”的行为引来网友共情,这从侧面说明,“店大欺客”的现象绝不止西安一地、奔驰一家。环顾日常生活,购买车辆时跟4S店“斗智斗勇”,网上购物时为质量提心吊胆,售后维修时与厂家费尽口舌……这些不愉快的消费体验、不顺畅的维权渠道、不满意的产品服务,才是与“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产生共情背后的共鸣。
  因此,“坐在奔驰引擎盖上哭”引发社会关注的意义,不应止于一人一事的和解,更要成为回应消费者合法诉求、规范厂商经销商经营行为的维权样本。到底是消费者的权益重要还是经销商的利益重要,究竟是车主的尊严重要还是奔驰的面子重要,就如涉事女车主所言,事件“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复”。
  @明辉:以此次涉事的4S店西安利之星来说,其背后的利星行公司是中国成立最早和目前最大的奔驰汽车经销商。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来看,利星行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享有相当的话语权。一些车型只有这里能买到,新的销售公司想进入会被抵制。如此强势的经销商面前,随意实施一些欺诈、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销售条款,也就不难想象。
  概而言之,此次西安“奔驰维权风波”,根本上说无意间凸显和折射的就是目前国内汽车销售垄断模式还很严重,警示和呼唤的是要想从根上消除目前汽车销售中的各种乱象,个案处理震慑当然不能少,但根本上还在于加速破除汽车销售中的各种垄断模式。
  @昌俊:由此个案,更应该正视的是当前汽车消费领域一种较普遍的维权痛点。这次奔驰车主维权过程中的一个观点很耐人寻味:太讲道理所以才更容易被欺负。虽然这或只是其基于个人经历得出的观感,但这些年,消费者只能通过“不得已”的方式引发舆论关注来维权,“不闹大就不解决”的怪状,很难说是个例。它背后对应的,其实还是稳定、通畅的正常维权渠道缺失的现实。
  中国的汽车产量和销量,已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小汽车的普及,可以说是这十几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的一种重要象征。但正如此次事件所示,汽车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却似乎还是没有变化。更为讽刺的是,很多人购买汽车,特别是豪车,不乏是一种身份象征,然而遇到问题要维权的话,却可能显得“毫无尊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