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飘飘 任亚航 张玉丹
这是一只“变态幺蛾子”,它飞得快、超能生、啥都吃!很多人将其视为“无敌破坏王”。2019年1月11日,草地贪夜蛾被发现侵入我国云南西南部,目前在云南、广西多个市县都有其踪迹。草地贪夜蛾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重,受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各地农业部门的高度关注,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召开应急防控会议。
具有暴食性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粘虫,寄主超过300种,为害植物众多,特别是玉米、水稻等。其外形与玉米上常见粘虫相似,但比粘虫为害更大,且为害症状不同。草地贪夜蛾为害的玉米叶会出现半透明薄膜“窗孔”和不规则的长形孔洞,而普通粘虫为害的叶片边缘呈缺刻状。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研究员姜玉英介绍,草地贪夜蛾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倍数高、暴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鉴于其为害特性,我们必须重点防范。”2016年以来,该虫在非洲、亚洲呈快速蔓延态势,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
南宁市植保站副站长黄树生介绍,草地贪夜蛾取食量大、具有暴食性,能对作物造成巨大伤害。“低龄幼虫既能取食玉米叶,还能将玉米心叶全部咬光。”同时,草地贪夜蛾成虫能远距离迁飞,易于扩散传播,外号“行军虫”。
发现为害玉米
2019年1月18日,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发布《草地贪夜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文中介绍,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是当地重要的农业害虫。随着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草地贪夜蛾现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亚洲的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有进一步向以东南亚、大洋洲和中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其他地区入侵蔓延的态势。
4月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植物病虫情报第13期《我国及周边国家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情况通报》,当中指出,草地贪夜蛾自1月11日发现入侵我国云南西南部,对冬玉米造成一定为害后,已在我国定殖并开始繁衍,云南、广西已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春玉米。截至4月3日,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普洱、德宏、保山、临沧、红河、西双版纳、玉溪、文山、楚雄等9市(州)31县(市)见虫,部分春玉米上发现幼虫为害,田间虫龄不整齐,部分田块为害较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百色、钦州3市5县(区)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4月3日崇左市扶绥县和百色市右江区查见幼虫为害。
“草地贪夜蛾在南宁各县区都有发现,发生程度不太严重,虫株率在8%以下,百株虫量在10头以下。当下草地贪夜蛾抗性较低,多种杀虫剂对其均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早发现、早防治即可有效控制。”黄树生表示,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的入侵物种,目前尚不属于我国法定检疫对象。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广东并没有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情况。“自春节云南出现草地贪夜蛾为害以来,广东省出台相关预案,在全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设置了数十个监测站,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重点监控,不过目前尚未在广东发现草地贪夜蛾。”该中心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农业农村部下发了相关的通知及防治预案,广东省也在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专家分析,随着气温回升,草地贪夜蛾成虫可能入侵西南、华南和江南大部地区,并向长江中下游、黄淮、华东和东北等地入侵,在我国玉米主要种植区发生为害风险较高。其一旦迁飞到我国玉米种植区,将对玉米等多种作物造成严重威胁。
尚无登记用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日前组织专家制定《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分区重点防控,做好应急防控准备,确保早发现、早控制。
《方案》提出三种防控办法。一是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
二是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三是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生物防治方面,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
应急防治方面,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喷雾防治。多杀菌素、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氟虫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关注该害虫的防治,也做了相关研究,但由于对该害虫在国内的发生规律、繁殖情况、危害范围知之甚少,也不敢盲目推荐药品防治。“现在掌握的资料很多都是国外的,草地贪夜蛾在国内发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国内一农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外的防治经验是否适用于国内有待考证。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后尚无登记农药可用,当前部分企业和地区都将其作为夜蛾类来进行防控,推广的防治措施也是国内常见的夜蛾类防控手段,该方法能否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还需要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