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根治“假期堵”还需开大数据药方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5月07日版次:02
  “五一”假期,全国多地多个景区人流“爆棚”,游客网络发视频调侃:“我后悔了,再也不想出来玩儿了”。黄山景区2日10点北门停售限流;黄鹤楼景区建议游客先游览其他景区;深圳湾公园堪比春运现场,想进公园起码要排40分钟长队,公园附近的地铁站开始实施人流管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私家车的普及,节日期间各类车辆倾巢出动,给道路交通带来了空前压力。“五一”期间风和日丽,出现全民出游盛况,车辆扎堆涌进高速,更是加重了拥堵。好不容易到了景区,发现到处都是一片“人人人人你人人人人人”的盛况。无论在媒体、视频平台还是在朋友圈,各种有关拥堵的新闻铺天盖地。这些堵主要有三种:路上堵车、景区堵人、出行堵心。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一些热门景区,汹涌的人流就像洪流一样。这种情况下,治堵之道应该是疏解人流,而不是武断地截断人流。因此,不能用生硬的行政手段去强制干预,必须想出疏解人流的办法。比如,对于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交警部门应牺牲节假日,全员上路,现场维持交通秩序,尽快化解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拥堵点。对于铁路及长途汽车运输部门,首先要调整好车次和班次,提高客运效率。
  治理“逢节必堵”,还应该坚持“逢堵必究”的原则。在科技日益昌明、大数据应用如此广泛的时代,治理假期拥堵似乎不应成为太大的难题。以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拥堵为例,有些城市交管部门早就预料到了,因此在节前公布了交通预报,而且还启动高等级疏导方案。但是,更多城市及景区面对“逢节必堵”的预期,似乎没有“治堵”预案,一旦车流大拥堵,便显得茫然失措、束手无策。只有引入问责机制,才能倒逼有关部门积极履行责任,避免节日大拥堵成为一种周而复始的“保留节目”。
  许多景区内的拥堵,也都可以在前期予以疏解。目前,国内一些热门景区如故宫等都采取门票预售系统。游客都要在网上提前订票,没买到票的游客就不用白跑一趟,也避免景区超载引发安全隐患。这种“预售限流”政策,完全可以成为全国著名景区的“统一行动”。相关部门应尽早制订景区“预售限流”制度,根据各景区的特点和承载能力,设置一个容纳游客的上限,一旦有景区突破这个上限,立即发出预警。
  当然,这种“预售限流”制度必须要有配套措施跟进。毕竟,人们的出行游玩需求都是刚性的。面对火热的旅游市场,相关企业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价格调节,通过节日涨价、平时降价等方式,去限制和分流游客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督促企业将人流量等实时信息联网,利用互联网系统将相关数据公之于众。在保证景区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主动引导游客进行多样化的选择,避免有的景区“撑死”、有的景区“饿死”。
  最后,广大游客也要抛弃跟风思维,适当选择错峰出行绿色出行。毕竟,在化解某些堵心问题时,再智慧的科技系统也不如一个智慧的头脑。
(赵家明,公务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