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卖鱼却遭毒手,养户损失50多万元。
17000多条桂花鱼一夜死光,塘主损失50多万元。警方一番追查后发现,下毒“凶手”竟是买家,下毒的原因更是令人气愤。
今年2月20日开始,佛山市三水区大塘镇莘田一个鱼塘里,养殖的鳜鱼陆续离奇死亡。据鱼塘主余先生估计,塘中光桂花鱼就有17000多尾、共18000多斤,按市场价29元/斤的价格计算,总损失53万多元。
按道理,即使鳜鱼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养殖难度较大,但一夜之间数万斤死鱼遍布池塘,显然不正常。当即,余先生选择了报警。
接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在鱼塘边上,民警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矿泉水瓶子,捞起来时瓶内还有大半瓶液体,散发出刺鼻的农药气味。民警小心提取了矿泉水瓶里的液体,连同死鱼和水体样本带回派出所作进一步调查。
为尽快侦破此案,三水公安迅速成立“2.20破坏生产经营”专案组,全面开展侦查工作。经检验,民警证实从现场提取回的鱼塘水及矿泉水瓶液体内,均存在一种甲氰菊脂的化学成分,该化学成分对鱼类是非常致命的剧毒,只需少量就能导致鱼类大面积死亡。
随后,民警通过实地走访,发现余先生鱼塘附近有一个“平安村居”治安岗亭,岗亭外的监控摄像头,该监控记录了嫌疑人的作案全过程。2月20日上午10时许,一名身穿雨衣,头戴头盔的男子驾驶摩托车,来到大塘镇余先生的鱼塘实施作案:男子向鱼塘内抛出两个矿泉水瓶,随后快速驾车逃离现场。
最终,民警成功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令人惊讶的是,两名涉嫌投毒的嫌疑人不是别人,正是之前预订这批桂花鱼的买主梁X珍(女,57岁,三水人)和陈X录(男,35岁,阳东县人)。
买家为什么要下毒?原来在2月份,嫌疑人梁X珍向余先生订购了一批鳜鱼,后鳜鱼市场价下降,其不想生意亏蚀,便指使陈X录前往余先生的鱼塘投毒,妄图借此将桂花鱼收购价格压低,以达到牟利的目的。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三水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