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议|
新闻背景:太原市整改方案中,出现对大同、运城等其他城市的要求;大同市水污染防治相关方案中,照抄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5月6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向山西省反馈“回头看”督察情况指出,山西省多地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整改方案照抄照搬,形式主义问题突出,甚至只是“喊口号”“刷标语”,失职失责明显。(5月6日《新京报》)
@俐琨:市级区域生搬硬套上级的整改方案,是种典型的懒政,也是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暴露出糟糕的治污状态,暴露出治污决心、诚意和责任心的缺失。抄来的整改方案往往与本地的环保工作不配套、不对点,存在落实盲区,很容易留出环保整改工作的漏洞,留出生态监管的软肋,从而拖累影响一个区域乃至更高层级的环保规划和效果。抄袭整改方案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乌龙”,更是一种不作为,是一种环保履职的“污染”,性质相当严重。
近年来,抄袭环保方案的丑闻屡屡发生,发人深思。环保部门以及其它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环保履职“污染”的关注和治理,建立督察问责机制,引入社会监督,推进环保治理工作的公开透明,重拳打击环保不作为、慢作为、软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清除各种履职“污染”及其生存的空间,为环保治理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环保治理工作才能上下一心,统一步调,统一发力,攥成拳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连洲:文风不正,缘于作风不实。一些领导干部或公职人员,要么作风漂浮,长期脱离群众;要么长期懒政思维,导致素质低、能力差,只会照葫芦画瓢。然而,公文抄袭之风一旦泛滥,既脱离实际,也脱离理论,更脱离群众,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特别是,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的当下,仍然有地方顶风抄袭公文,更令人难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