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档案
姓名:刘金瑞
地址:信宜钱排
种植作物:三华李
种植面积:400亩
关键技术:将传统三华李种植技术升级。除了自己种,还带领全村人共同发展三华李产业,如今成立公司,探索电商、微商销售。
南方农村报实习生 欧阳睿
记者 刘涵
他种植三华李30年,低迷时期,别人转种他选择坚守,不断提升品质,如今又带领全村种植户开拓电商门路。他种植的三华李统果收购价超8元/斤,大果能卖到20元/斤以上。他就是三华李流通大户、种植达人刘金瑞。
尝到技术升级的“头啖汤”
刘金瑞出生于信宜钱排镇双合村,当地之前主要种植山楂、笋竹和反季节蔬菜等农作物,1981年他第一次接触三华李种植,一种就是三十几年。“1974年钱排大诺村从翁源县引入三华李,挂果之后收成不错,政府开始育苗推广,鼓励各村发动群众种植。”刘金瑞回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中果树投产的第一年就卖出了几毛钱一斤的价格。发现三华李商机后,刘金瑞在1990年和兄妹一起办了育苗厂,并扩大种植面积,从一百棵发展到了上千棵,三华李的价格也逐渐上涨到1-2元/斤,上个世纪末,他创办了自己的果厂。
随着越来越多村民种植三华李,技术落后、果品低下、卖不起价等问题逐渐暴露。2006年,整个三华李产业陷入低谷,“果价又回到了几毛钱一斤的水平,果农入不敷出。”刘金瑞感叹道。
发现了产业的不足和问题后,信宜市、钱排镇两级政府迅速行动,邀请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和技术专家到每个村组织技术培训,由技术专家指导果农修枝、剪花、嫁接、施肥。当年经过学习培训后,他就尝到了技术升级带来的“头啖汤”。“技术升级后,当年三华李增收10万元”。2017年,刘金瑞家中800棵三华李收入50万元。
打造三华李最优品质
在最难捱的时候,很多果农选择转行,刘金瑞却用卖果子的微薄利润去购买肥料、生产仪器,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经历了产业低谷,他越发注重三华李的种植管理,生产和经营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以前只想扩大规模,人无我有;当种的人多了,才想到人有我优。我开始选择优质品种,种出优质、无农药残留、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三华李。”
“三华李本身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维生素B12,可促进人体血红蛋白数量再生。”刘金瑞深知,质量与品牌相辅相成,只有优良的品质才能提升“银妃”三华李品牌的知名度。如今,沉浸三华李种植多年的刘金瑞,除了管理自己种植的400亩三华李,还是2000多亩果园的技术顾问。
注册公司专注电商销售
“前几批上市的三华李早已售罄,供不应求,今天采摘的统果也被老板订走了,收购价10元/斤,大果卖价更高。”刘金瑞指着家里刚摘下的三华李说。
三华李声名鹊起,除了传统的批发销售渠道外,近年来,刘金瑞还开拓了线上销售、微商等方式。刘金瑞告诉记者,线上销售渠道主要有邮政和三通一达等物流,省内隔天便能到。2016年8月刘金瑞还以儿子的名义注册成立了公司。“成立公司是希望能利用近几年兴起的电商、微商平台共同把三华李产业做强做大,同时结合深加工产品,打造民宿旅游养生项目,促进产业融合。”刘金瑞提到,目前他正在“惠农网”和“一亩田”这两个平台对接,期望实现线上直接销售三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