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数字农场让大米可溯源电商扶贫助农收入翻番

中宣部引进电商帮扶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6月15日版次:03

  田间地头的电子设备将农场数字化。

  扫二维码,看视频报道。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薇 李丁丁

  “现在每斤大米比原来多卖0.2元,按照亩产1200斤算,我们家一年就能增收2.4万元!”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以下称“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蒙古语指行政村)小忙哈艾里(蒙古语指村子、村落)村民王梅花笑着说,他们家脱贫致富的“法宝”,就是他们拥有的100亩稻田。
  王梅花一家的变化,是科右中旗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科右中旗今年摘下戴了30多年的“贫困帽”。“数字农场”是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出的一条新路。
优质稻米遇上电商扶贫
  科右中旗地处有着“黄金水稻带”之称的北纬45度,是著名的“有机食品之乡”。当地的大米口感绵软,直链淀粉含量低,营养丰富。
  但科右中旗长期以来保持着传统的小农模式,1988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起,中共中央宣传部(以下简称“中宣部”)开始定点帮扶科右中旗,经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四大帮扶项目,其中一项就是电商扶贫。
  2018年9月,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与科右中旗政府及当地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包销4万亩优质水稻,通过阿里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提升兴安盟大米品牌,大米价格每斤上涨0.2元。王梅花一家的年收入也从过去的1.5万元提高到3万元以上,实打实翻了一番。
  “去年10月,阿里巴巴策划了新米节,显著提高了科右中旗大米的销量,且在淘宝上叫响了兴安盟大米品牌。各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北京南苑机场等公共场合,均能看到兴安盟大米的大型广告牌。”中宣部挂职扶贫干部说。
产销全程可溯源
  在位于杜尔基镇的兴安盟大米标准示范基地,万亩稻田一望无际,随处可见竖立在田间地头的电子设备,那是用于田间摄像、温度湿度监控、土壤监控等的数字化设备。这是阿里巴巴在国内打造的首个数字农场。
  “耕-种-管-收-仓-工-贸-运。”阿里巴巴大农业发展部高级运营专家章新光用8个字概括该基地的“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从产业链前端看,在耕作端,运用卫星遥感地图或无人机测绘,实现农田、农户、作物等信息数字化建档;在种植端,引入国家审定的水稻品种,建立农资、农化白名单,确保农业投入品可追溯;在管理端,引入AI农田处方及植保飞防等技术、服务,确保关键作业安全、透明;在收购、仓储端,定制采收以及原粮仓储标准,确保原粮品质,原粮收购溢价5%-10%。
  从产业链中端看,阿里大数据监管加工流程,一品一码,每一包米都进数据库,让全国消费者对每一袋米都心中有数。
  从产业链后端看,物流方面,今年预计能实现下单后3天左右,兴安盟大米就能到消费者手里;营销、品牌方面,打造消费爆款,实现核心产区直供、全链监管、全程追溯。
  “阿里的数字农场真正实现了兴安盟大米的可追溯。”科右中旗工信局副局长卜延春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数字农场“产-供-销”全链路升级建设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搭建了销售渠道体系、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当地企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品牌溢价。去年10月,兴安盟大米荣获“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累计销量约600吨
  走进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二龙屯有机农业”)的大米加工车间,全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粒粒金灿灿的稻谷进入生产线,经过层层工序,转眼变成乳白色的大米,被装入印有“兴安盟大米”字样的米袋,然后放入纸箱、打包入库。不久后,这些兴安盟大米将通过阿里巴巴走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餐桌。
  “平台+企业+合作社+农户”是阿里巴巴大农业团队带动科右中旗产业帮扶的经营模式。其中,平台是阿里巴巴,企业是当地龙头企业,即二龙屯有机农业,由该企业连接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而连接农户。章新光说:“数字农业升级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截至2019年1月31日,兴安盟大米已入驻阿里巴巴淘乡甜官方旗舰店、天猫超市、天猫优品等渠道,累计销售约400余万元,销量约600吨,涉及2000多亩稻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