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不收村里娃”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6月25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我们学的是养天鹅的技术,我们不会去养猪。杜城村的村主任找我,要把村子里那些娃都送到这儿来,我不同意,因为这些孩子素质太低。”近日,网上一段西安某幼儿园负责人的讲话视频引发极大争议,据了解,这段视频拍于今年4月上旬,西安中铁尚都城幼儿看护点园方组织召开的家长会议上。目前该园长已被解聘。(6月23日《南国今报》)
  @舒朗秋: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中的“短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学前教育乱局演绎的“恶作剧”,也是教育不公平环境下衍生的“怪胎”。要想纾解幼儿教育乱局,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维护幼教正常秩序,当务之急是要对这些“黑幼儿园”“山寨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严格办园准入标准,端正教育办园理念,让学前教育回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光明:教育阶层晋升的核心通道,对底层群体来说,哪怕出身卑微,也希望子女能够鱼跃龙门。戴着有色眼镜为高收费辩护,将底层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大门之外,抹杀其晋升梦想,很难想象如此言论会出自一个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它说明某些从业者想到的只是圈钱,而非教化育人。
  公立幼儿园由于资源紧张,无法面向底层群众普惠式开放,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将生源分成三六九等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从市场的角度看,存在着服务于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幼儿园,并且收费标准不尽相同,这其实是相当正常的现象。真正的区隔和歧视是,将一些该共享的资源,人为地提高门槛,为底层群体关上大门。
  @伯扬: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平等和关爱是十分重要的一课,可这位园长这样势利,很难让人安心和放心。
  赤裸裸的歧视背后,是有些学校对学生生源的功利化分类。拿此次事件看,涉事幼儿园表现出的,就是过度逐利和过度商业化。而当“择富”“择优”录取成为风气时,办学理念也必然出现偏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