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友邻帮”,一场多赢的农村养老探索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7月02日版次:02
  城市里的孤寡、失能老人,可能只要一个电话就可点餐以及叫来上门服务等,但在农村的这类老人却很难做到这点。为逐步解决这一难题,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开始探索“友邻帮”互助养老服务模式,28名来自各村的热心人,将为70名农村困难对象提供服务。(6月28日《株洲日报》)
  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造成农村青年人口减少。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产业,年轻人不愿种地,于是在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老人。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其养老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问题。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尽管日子艰难耕作辛苦,子女起码还在身边,养老质量只受到物质条件限制。而如今,养老却面临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匮乏。
  目前,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经济压力较大。留守老人收入来源有限,有没有养老金,所以只能勉强糊口;其次,空巢、失能老人逐渐增加,没有人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再次,由于没有子孙陪伴,他们的精神慰藉需求缺乏。由此还会衍生出养老服务问题,农民本来就缺钱,所以无法购买相关服务。即便有人愿意花钱,专业的养老机构因规模效应不够而不愿进驻农村。
  只有老人安定,老有所养,子女才能放心在外工作。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可惜的是,农村留守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出现时,社会各界对其养老问题都未找到很好的应对举措。国务院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通过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和举办农村幸福院、养老大院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可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难的一个重要方向。
  湖南株洲的“友邻帮”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可以为服务对象做饭、搞卫生甚至种田,体现了政府无微不至对农村无人照顾的老人拳拳关爱之心,让农村老人感受到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使他们倍感欣慰。在依靠政府力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村自身原有资源实现农村老年人互助的养老模式。在生活上,让较为年轻的来照顾年老的,让健康的照顾生活有困难的。这种“抱团取暖”的互助形式,不仅有利于丰富留守老人群体决了留守老人照料不足的困境。从情感上,这种互助模式也有利于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避免留守老人身心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
  毋庸讳言,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更好的方式可以探索,但就目前而言,互助养老不失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养老服务。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也没有达到社会养老的市场化程度,但却集合了两者的优势。这种养老模式的核心是“村民互助”,其动力是“政府购买服务”,其支撑是农村闲置劳动力,而其目的是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进而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因此值得在那些留守老人较多的农村地区推广。
(闻夕,公务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