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7月02日版次:02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
  广东近年来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哪些成绩?面临哪些困难?下一步有哪些打算?日前,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广东省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攻坚战要有攻坚战的打法,要把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攻坚的重中之重,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广东近年来着力推进扶贫创新,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哪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叶贞琴指出,广东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优势、市场经济优势、社会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先后实施了山区开发、八七攻坚、“十百千万干部驻村工程”、扶贫“双到”、脱贫攻坚等有力举措,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从政府独奏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合唱转变,从外来“输血式”扶贫向内生“造血式”扶贫转变,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扶贫开发事业提供了经验借鉴。广东省扶贫改革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一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率先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二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框架下,用好发展平台,形成扶贫合力。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设施联通、资源融通、人才流通。统筹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叠加效应、产生互促效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三是始终坚持聚焦贫困对象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工作,夯实稳定脱贫基础,提高脱贫质量,做强产业扶贫,做实消费扶贫,做优就业扶贫,做好保障性扶贫。四是始终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初步构建起县镇村贫困群众多级联动的减贫治理新机制,推动扶贫开发由外力主导向内源发展转变。五是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用好用活乡村振兴政策,以农村综合改革为扶贫开发增加新动能。六是始终坚持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应尽义务和分内之责,不断拓展协作领域、深化协作内容,做实“携手奔小康”行动,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广东力量和智慧。
  目前,广东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具体形势如何?叶贞琴表示,总体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无论是从攻坚体制、政策举措等方面看,还是从减贫成效、工作推进等方面看,广东省脱贫攻坚都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一是减贫成效显著。至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累计150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3%以下,8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二是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显著增强。2016-2018年,年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27万个,年均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70.4万人,40.2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就业增收1.8万元;教育扶贫、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各项保障政策综合落实率达98.5%以上,危房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三是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深入推进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贫困村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村村通自来水、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加速推进。四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改进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锻炼干部的熔炉作用,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彰显了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目前,全省有5400多名扶贫系统干部、3.95万名驻村工作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脱贫攻坚战场成为培养锻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
  当前,广东省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克最后山头、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说是决战,因为首先要集中精力攻克坚中之坚。全省目前还有11.5万相对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这些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这部分群体中,老弱病残居多,占近3/4,几乎丧失劳动能力;且越来越集中,主要分布在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仅69个老区苏区县未脱贫人口就占了全省未脱贫数的94.1%。同时,11.5万相对贫困人口散落在92个县区、999个乡镇、9509个行政村,村均仅12人,很难采取集中有效的帮扶措施,容易成为帮扶盲点。
  说是决战,因为要集中解决好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三保障”短板问题。虽然广东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不高、危房改造未全面完成、饮水不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防止返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补未补、应救未救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了当前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性问题。
  说是决战,因为还要协助西部4省区攻克深度贫困坚中之坚问题。对口帮扶的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和云南省怒江州现有贫困人口59.06万人,都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占全国“三区三州”贫困人口的34%,涉“三区三州”帮扶数量在东部省市中也排名第一;四川省凉山州、甘孜州和云南省怒江州、昭通市贫困发生率超10%,其中怒江州贫困发生率高达26.4%,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看“三区三州”,对广东省来说,压力很大,必须以决战决胜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叶贞琴表示,目前,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现在,我们把原中央苏区、欠发达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71个县区作为攻坚的重中之重,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政策聚焦、资源聚焦、工作聚焦力度,着力解决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出问题,重点要解决“五个不”问题。一要着力解决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将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统筹开发力度,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载体,连片打造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拓展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发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二要着力解决就业扶贫稳定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基本实现了转移就业或就地就近就业。但大部分就业不稳定,季节工、临时工较多;就业质量不高,大多从事体力活,缺乏必要的技能,可能失去工作重新返贫。对此,珠三角各市将加强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做好在本地区务工贫困人口的稳岗就业工作,鼓励企业到对口帮扶市投资兴办企业,吸纳当地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粤东粤西粤北各地将积极开拓就业岗位,因地制宜办好“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积极扶持建设返乡创业园,加强贫困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和岗前就业培训,增强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三要着力解决“三保障”不到位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落实好学杂费减免和生活补助政策,完善低收入群体在校子女补助;着力加强健康扶贫,加快推进全省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市);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对符合条件的未脱贫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对社会救助对象应扶尽扶。四要着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不达标的问题。将以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为抓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建设和建制村通客车工作、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确保2020年年底前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2277个相对贫困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五要着力解决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将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计划跟着项目走、审批跟着项目走,聚焦项目库,精准用好扶贫资金;简化审批审核流程,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从严查处并严惩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叶贞琴强调,扶贫开发是长期的战略性工作,是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必须长期坚持下去。接下来,广东将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大湾区与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设施联通、资源融通、人才流动,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统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首先,推动修订完善《广东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进一步完善扶贫标准界定和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统筹解决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工作,把底线民生抓实抓好。其次,进一步完善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分类施策工作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坚持个体脱贫和区域解困并举,既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又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第三,进一步深化组织动员体系改革,做深做实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各项工作,把各行各业、各人民团体、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掀起社会扶贫工作新高潮。第四,推进扶贫开发与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合,以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视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谋划扶贫开发的大战略,一体布局、一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      □符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