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有人预言它将染红南半天。如今,梦想成真。现在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1个产自南宁。明明气温优势不如海南、湿度条件不如越南、日照时长不如云南,但凭借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广西南宁火龙果产业闯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大基地支撑大发展
从无到兴,南宁火龙果只用了20年。2019年,南宁火龙果种植面积14.5万亩,占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二分之一,占全国火龙果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去年,全市火龙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短短一年时间,种植面积增长40%左右。
广西铭康名优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温学勤告诉记者,2018年基地火龙果平均售价约5.5元/斤,今年6月,南宁火龙果开始上市,大果(单果重0.8-1斤)收购价7.5元/斤,1斤以上果收购价达8.5元/斤。温学勤介绍,近两年行情好,南宁掀起了火龙果扩种热潮,不管是种植面积几千亩的大基地,还是种植几十亩的小而美农场,几乎整个产业内外的人都在进入并成倍地扩种,试图实现自己的“火龙果梦”。
“广西火龙果是近5年发展起来的。”南宁火龙果产业协会会长陈修华说,特别是南宁市提出打造大宗特色水果香蕉、火龙果、柑橘“一中心两板块”发展格局后,火龙果产业发展迅猛。很多人想像种香蕉一样种火龙果,但实践发现,相比香蕉的简单粗放,火龙果种植更复杂精细,投入成本也更高。“火龙果种植成本平均在3-5万元/亩,基地连片建设,投入很大。”陈修华表示。南宁火龙果快速扩张的背后是大资本和大基地的强势支撑。据统计,南宁千亩以上的标准化种植企业就有近20家。
南宁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欧桂兰告诉记者,南宁火龙果是资本带动下的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南宁在火龙果标准化基地建设、火龙果采后冷链运输系统建设以及金融等方面,为当地火龙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政策扶持和帮助。
建双联排补灯催花
为了提升亩效益,南宁火龙果基地在种植标准化上进行了多种尝试。温学勤介绍,公司在2016年率先开始尝试双联排种植,2018年,双联排种植开始在南宁各大基地流行。广西苏贝尔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强介绍,单联排种植密度在800-1200株/亩,第一年种植产量约1500-2000斤/亩,其后每年产量递增,第3年管理得当的基地产量保持在5000-6000斤/亩。双联排种植密度通常在2000-2400株/亩,第一年产量在2500-3000斤及以上,第三年产量稳定在6000-8000斤/亩。
除了提高亩产,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浪湾火龙果基地、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都在大力推广火龙果补光催花产期调节技术。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丁清介绍,基地在2016年开始探索夜间补光催花技术,实践发现效益不错。未来,金福5000亩基地将全部配套夜间补光设备。
通过夜间补光,火龙果挂果期每年可延长三个月,新增两批果。“广西夜间补光技术重点在春季的头花和秋季的尾花,每天夜里6-11点补光,灯光果不仅可以反季节错峰上市,大果率更高,价格在9元/斤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广西海泉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子航表示。
此外,南宁火龙果基地普遍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据了解,部分南宁火龙果大型基地有机肥使用量达到4吨/亩。广西金穗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浪湾基地“生物改土+基质覆盖+健康营养”三位一体的全生态火龙果种植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生物改土”就是通过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养分,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从而达到提质增产的目标。
冷链运输保持颜值
火龙果的卖价由大小和颜值决定。“我们将火龙果分为一级果、二级果、三级果、特级果4个等级,每个等级售价相差1元/斤,颜值稍微差点的花皮果,卖价只有同级别产品的一半。”陈修华表示,为了提升卖价,公司花300多万元引进整套大型火龙果分拣系统,使得分拣效率大幅提高。陈修华介绍,分拣流水线里的室温控制在16℃-20℃,储藏室里的室温控制在0℃-5℃,通过温控调节,去处“地头热”,锁住新鲜。对于精品火龙果,出行都是“坐飞机”。
调研发现,在火龙果冷链体系建设方面,南宁市火龙果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规模500亩以上的大基地,90%都安装配备了不同大小冷库,经过清洗、分选后的火龙果会立即转移至冷库中进行预冷储存,随后再通过冷链车运输到市场,已经打通最后一公里,基本实现冷链储运全覆盖。
陈修华表示,未来南宁火龙果将综合好诸如果形、甜度、成熟度、冷链物流、储藏保鲜等要素,让消费者无论距离远近、无论四季变换都能尝到品质如一的优质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