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22年三叉神经痛 5次开颅手术难愈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行微球囊压迫术解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7月11日版次:11

  微球囊压迫技术20分钟即解除三叉神经痛症状。

  南方农村报讯 来自汕头市的王叔(化名)饱受三叉神经痛的折磨22年,甚至接受了5次开颅手术都没能治好这痛。近日,王叔在广东省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行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后,面部的疼痛全部消失,术后当天就能下床活动,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张勇提醒,三叉神经痛的致病原因是血管压迫神经,但产生压迫的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明确,有的疼痛是因为肿瘤等占位引起,但很多三叉神经痛并没有明显诱因,目前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三叉神经痛22年
  22年前,王叔突然右侧嘴角旁出现电击样疼痛,但是几秒钟就好了。后来,王叔会时不时出现电击样的疼痛,每次发作都是几秒钟,突发突止,不发作的时候就跟好好的一样,完全正常,没有规律。慢慢地,王叔右边的脸和额头也逐渐受到累及。
  王叔到当地医院开药,刚开始吃的时候很管用,每天吃一片就能很好地管住痛。但到2010年,王叔的病情出现了变化,本来不痛的左脸突然也痛了,而且一上来就痛的更为剧烈,每次发作得半个小时,平时都不敢多说话,严重的时候都不敢多走几步路。王叔实在痛的没办法,就直接去了大医院看病。
  经过检查,王叔诊断为双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当时就做了开颅左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手术后王叔左脸疼痛缓解了,右脸的疼痛继续吃药也管用。
  没想到2011年的时候,王叔的右脸痛突然也变严重了,随后在同一家医院又做了开颅右侧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后右脸疼痛也得到了缓解。本以为不会再痛的王叔怎么也不会想到,手术后半年,疼痛又复发了。
  2012年和2013年,王叔又做了左侧和右侧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后面部剧烈疼痛缓解了1年左右时间,不幸还是复发了。2014年的时候王叔做了第5次开颅手术右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这次手术更是丝毫没有效果,麻醉一醒来不久疼痛就再次出现了,医生不得已又给他做了右侧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希望能治好王叔的痛,可惜效果同样不理想。
  手术不管用,王叔又试遍了各种中药治疗和中医针灸治疗,照样还是不管用,王叔绝望了。于是自己增大口服止痛药量,最多时每天要吃六次药,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出现了,头晕、走路不稳,上厕所时站都站不住。
球囊压迫手术除痛
  “要么忍受药物过量的不良反应,要么就继续痛到想一死了之。”王叔无奈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叔的儿子了解到省二医可以用微创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只需用一枚小小的球囊就能解决三叉神经痛,抱着最后试一试的想法,带着王叔来看省二医神经外科张勇主任、主任医师的门诊。
  张勇详细了解王叔的情况后,认为他的情况有机会通过“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得到缓解。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疗效和手术安全,张勇主任制定的治疗计划是分次治疗:先行左侧球囊压迫,一月后再行右侧的手术。
  经过精心准备,张勇成功为王叔先做了左侧球囊压迫手术。一个月后,王叔再次走进手术室,又顺利完成了右侧的手术。两次手术用时都在30分钟内。术后王叔面部的疼痛已全部消失了,当天就能下床活动。日前,缠绕王叔多年的痛彻底消失,带着激动的心情出院了。
药物无效及时手术
  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阵发性的剧烈疼痛,痛如放电、刀割样的疼痛症状、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
  为什么三叉神经痛会如此之痛?张勇介绍,三叉神经也是脸上最粗大的一组神经,支配着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信号反馈给大脑。所以,如果一旦三叉神经发生疼痛,痛感即会异常明显。
  张勇介绍,一般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止痛,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技术,利用O形臂+术中实时图像融合技术,在完全可视化情况下,经皮穿刺把一个微球囊置于患处压迫90秒,整个操作只需20分钟,三叉神经痛症状即解除。该技术在疗效和复发率方面,要优于射频和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正已逐步取代射频和微血管减压手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