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蕉村贫困户黄天云(左)与广州港集团驻麻蕉村扶贫队长王勇明(右)在麻鸡养殖场内交流。
南方农村报记者 梁凯文
“2017年我开始在后山放养麻鸡,2018年和亲戚一起种植冬瓜,这几年生活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刚从麻鸡养殖场走出来的贫困户黄天云擦了下脸上的汗,准备骑车到冬瓜种植场查看种植情况。参与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集团”)结对帮扶清远英德市大洞镇贫困村的项目以来,这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黄天云所在的麻蕉村是省定贫困村,位于英德市大洞镇内。三年前,广州港集团结对帮扶大洞镇麻蕉、大田和黄塘村三个贫困村,针对各贫困村状况因地制宜推出了相应的扶贫措施,共投入单位自筹扶贫资金954万元。截止2019年8月,三个扶贫村贫困户196户603人已基本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超14000元。
推行“一户一法”帮扶举措
“三年前,广州港集团驻村扶贫干部找到我,并提供了麻鸡养殖和冬瓜种植扶贫项目支持。”黄天云是广州港集团推行“一户一法”帮扶举措的受益者之一。自结对帮扶大洞镇后,广州港集团利用各贫困村资源优势,为贫困户制定了“一户一法”帮扶措施。“针对每户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适合可行的脱贫方式。”广州港集团驻大洞镇扶贫工作组组长刁国雄告诉记者,2017年4月,广州港集团在帮扶的三个贫困村分别注册成立了果蔬种植合作社,并将所有贫困户纳入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开展百香果种植、麻鸡养殖、中华蜂种养、果蔬种植等帮扶项目。同时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市场销售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三年的帮扶,村里已经有了几位收入不菲的‘专业种养能手’。”广州港集团驻麻蕉村扶贫队长王勇明介绍,包括黄天云在内的麻蕉村68户共196名贫困人员已经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有部分村民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种养能手。
多措并举提高村集体收益
“除了农产品扶贫产业之外,我们还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在三条帮扶贫困村开展了多个资产收益型扶贫项目。”刁国雄谈到,广州港集团利用自身在水产方面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优质山泉水资源和场地资源,整合三个村的扶贫资金开展了集装箱水产养殖项目。“我们为三个扶贫村购置了集装箱水产养殖设备,并将部分资金用作后期运营。项目建成后当地委托给我们公司运营,我们向合作社提供租金,并聘请贫困户做养殖员。”
据悉,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广州港还在养殖基地配备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除了推出集装箱养殖项目之外,广州港集团还推出客车牵挂车设备返租、光伏发电项目,并将收益用于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提高村民集体收入。“自2016年开展帮扶项目以来,我们村的生活环境逐步改善,贫困户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黄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有介对广州港集团的帮扶工作表示肯定。
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
“现在的销路基本是广州港集团帮忙搭建的,我们比较担心工作队撤走以后,我们难以找到好销路。”黄天云谈到。
对此,刁国雄告诉记者,目前广州港集团已经联合三个帮扶村相关负责人与清远部分有实力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对接洽谈,销售方的负责人已多次到实地调研,双方正在研究合作方案。
“之前贫困户所生产的农产品主要由爱心企业帮扶消化,经过几年的发展,农产品生产逐渐向规模化和精品化过渡,我们也正在探索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的产销平台。”刁国雄认为,扶贫应实现帮扶单位输血到贫困户自己造血的过渡。“我们将尽力为产销两方搭建起合作平台,让贫困户实现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