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消费扶贫要用有形手推动无形手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8月24日版次:02
  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供销合作总社8月20日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部署进一步运用好政府采购政策,鼓励动员各级预算单位等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精准消费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22日《南方农村报》)。
  这是继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发布之后,消费扶贫领域出台的又一硬招。通过撬动政府采购机制杠杆,打通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营销梗阻,既是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冲刺阶段响亮的快马一鞭,也是着眼培育贫困对象发展内生动力、构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而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扶上马、送一程”的有力扶持。
  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消费扶贫探索一以贯之。特别是今年以来,这种帮扶形式持续升温。除了传统意义上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组织的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之外,借助东西协作、挂钩帮扶等政策管道,采取由贫困地区到参与对口援助的经济发达地区铺设销售网点、搭建爱心专柜等方式,也逐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蔚然成风。7月20日,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在广州正式挂牌,西藏林芝首批入驻,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来自雪域高原的生态产品。除此之外,依托网络平台发展农村电商,也成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消费扶贫的重要创新点和有效着力点。这一点,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建立一平台、一目录等实在举措中也有充分体现。即今年10月底前,建成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编制国家级贫困县重点扶贫产品供应商名录。明年起,各级预算单位通过网络销售平台全面启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其实就是一种连接更为紧密、产销更有保障的B2B电商模式。
  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一大特色,是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发挥,通过行政手段配置市场资源,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吃上更多政策小灶,让贫困群众早日迈进共富门槛。这一思路体现在消费扶贫中,便是让包括政府在内的体制内主体成为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铁杆粉丝”。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务员人数为716万人。这还不包括规模更为庞大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等。除了机关食堂餐饮服务外,逢年过节的职工福利也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政府采购一般为大批量采购,相对于线下零售、B2C及C2C等方式,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经营主体的营销成本可以显著降低。
  当然,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出路,不能只有政府采购这“华山一条路”,被帮扶对象更不能因此而滋生出新的等靠要思想。政府采购只是一种兜底、示范和引导,是制度优势体现的应有之义,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产品消费的浓厚氛围,在于促进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独立闯荡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锻造。
  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难题,最终还是要放在构建现代农业经济体系的大格局下和推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创新链的大视野中,在质量把控、标准生产、绿色生态、品牌建设以及流通体系上全面发力,帮助其依靠品质和管理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拓出一片天地,同时探索打造集政府公信、爱心慈善、良好口碑为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的全国性扶贫农副产品公用品牌,真正实现用“有形之手”推动“无形之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