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取消体育课”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8月24日版次:02
|网议|
  新闻背景:8月20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相关情况发布会上,针对一些学校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的现象,教育部回应称,学校因为安全风险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当,也有无奈。(8月20日《新京报》)
  @武西奇:保障体育课正常开展,显然不能单靠一纸行政命令,必须对症下药,真正解除学校的后顾之忧。首先,厘清安全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不过,校方的安全责任不应等到出事了再来划分,而应从一开始就摆在桌面上。学校应做好体育器械的标准认证,科学制定体育课教学内容,通过人防、物防和技防最大限度消除风险。
  其次,完善保险机制。目前大部分学校仍以购买校方责任险为主,其承担赔付的只是中小学校负有责任的事故,赔付涵盖范围较小,在有效处置学校安全事故方面存在局限。为此,有关部门应探索财政兜底,为各级各类学校投保附加校方无过失责任保险。
  此外,引入第三方调解。过去,在学生的伤害赔偿问题上,学校和家长往往各执一词,各说各的理,从而僵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教育部门出面调解,又往往会被家长认为是“拉偏架”“护犊子”。此次意见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引入第三方调解,“市县两级行政区域内可根据需要设立学校安全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学校难以自行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安全事故纠纷实现能调尽调。”近年来人民调解在处置医患纠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待其能够有力化解校园安全事故纠纷,让广大学校不再为体育课投鼠忌器,患得患失。
  @吕京笏:破解“体育课难题”,加强体育课的专业化、规范化刻不容缓。如果上体育课只是交给学生一个篮球,让大家一起玩,确实很容易受伤。体育课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强身健体,同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果体育老师能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带领学生进行规范训练,受伤概率可以大大降低。
  对于学校而言,客观理性认识安全风险的关键是做好风险防控,加强安全教育、安全管理,通过保险等各种机制分担安全风险,完善学生意外伤害险等基础保障;同时加强意外应对能力与安全保障能力。谁也不敢保证体育课一点意外都不会发生,不堪承受的安全压力,如利剑一般悬挂在学校头上。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筑牢安全底板,依法处理因体育课意外而发生的纠纷,解除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后顾之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