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小小桑芽菜助力2000农户增收致富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8月24日版次:09
  英德市浛洸镇是蚕桑之乡,种桑养蚕历史悠久,然而从2018年开始,蚕茧市场不景气,村民种桑养蚕收入大幅下降。这时,有着20多年种桑养蚕经验的大户胡观宁走出转型新路,在当地办起桑芽菜加工厂,辐射带动浛洸镇荷州、三村、鱼咀、燕石等村以及石牯塘镇等周边2万多亩蚕桑增产、2000多户农民增收。
  胡观宁是英德市宝康园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清远、英德两级人大代表。上个世纪90年代,他投身于种桑养蚕行业,种过桑养过蚕,也曾办过丝绸企业,收购农户蚕蛹。
  胡观宁说,广东丝绸以出口为主,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从2018年至今,蚕茧的收购价已从每公斤近50元降到每公斤26元左右,整个行业持续低迷。“当初也想过转行做其他的,完全放弃又不舍得,还有几十位养蚕户一直供货,我不做了他们怎么办。”胡观宁为此发愁。
  就在他为蚕桑行业的突破之路而苦恼时,他听闻邻镇九龙镇转型发展桑芽菜的成功案例。在多次考察九龙镇桑芽菜的加工厂和珠三角市场后,胡观宁觉得桑芽菜是蚕桑转型发展的一大出路,他决定放手一搏。2018年,他投资600万元在浛洸镇荷州管理区建起桑芽菜加工厂。
  虽然从事了蚕桑行业20多年,但胡观宁对桑芽菜的加工工艺却一知半解。在试产了近一个月后,他发现加工出来的桑芽菜质量并不能让人满意,经过反复测试,他发现问题出在“烫漂”环节。
  “采摘回来的桑芽菜需要用热水烫漂,将表面的杂质和异物清洗干净,但这个过程太久菜叶会老,时间不够又会清洗不干净。”胡观宁说,由于用人工烫漂的方式难以加工出让他满意的产品,于是,他收集好加工桑芽菜的各个数据,专门找到一家设备生产商定制桑芽菜全自动漂汤机和全自动打包机,打造桑芽菜加工机械化生产线,加工厂的生产效率开始大幅提升。 
  桑芽菜加工厂的出现,让当地桑农看到了种桑前景。胡观宁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签订合同的农户免费提供桑苗,为桑园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而采摘到的符合条件的桑芽菜则以不低于每斤3元的保护价收购加工。大多数农户每天可收入200-300元,倘若种植面积大、采摘量多的,每天收入可达800-900元。
  当地村民蓝福光与妻子承包了20亩地种植桑芽菜,由于面积较大,夫妻俩每天凌晨2时便起床工作,一直采摘至早上8时才结束。“多亏了合作社,我们的生活才有所改善,现在孩子们都毕业出来工作,家庭负担也少了,今年10月我打算重新建一栋新房,改善生活环境。”蓝福光说。
□南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