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术中唤醒术治愈七年顽固癫痫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8月29日版次:11

  小朱在开颅手术中被唤醒与医生交流。

  南方农村报讯 开颅手术中唤醒患者聊天,听起来像是“脑洞大开”的科幻桥段,其实是神经外科中并不罕见的术中唤醒术。近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为24岁的患者小朱施以术中唤醒手术,治愈了困扰他7年的癫痫和血管瘤。
  神经外科林副主任医师劲芝介绍,所谓术中唤醒,是指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脑重要功能区并探询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实施术中唤醒切除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功能区的同时精准切除肿瘤。
癫痫多年服药渐无效
  小朱在7年前突发癫痫,每次发作的时候左后侧头部就会突然一阵疼痛。“发作的时候什么都不知,然后就失去意识,醒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每个月差不多发作1~2次。”小朱说。
  从2016年开始,小朱的病情逐渐加重。左侧后头部疼痛一来,10秒后立刻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时间也达到10~20分钟。“每次经历都一样,我都完全不记得发生了什么,就是觉的全身肌肉酸痛,言语不流利,需要休息好一段时间才能好转。”小朱说,多年患病服用的多种抗癫痫药物,效果也越来越差。
  小朱说他家族有癫痫病史,哥哥还做了手术治疗。家人怀疑他也得了癫痫,便带他慕名前往省二医神经外科求医。
海绵状血管瘤致病
  林劲芝接诊了小朱,并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确诊小朱是海绵状血管瘤及继发性癫痫,并且血管瘤还伴有出血。“小朱的癫痫就是因为在他左侧颞叶的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导致血管瘤周边的脑组织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带,导致癫痫发作,要想解除小朱的癫痫困扰,就必须把血管瘤切除,同时切除血管瘤导致的致痫灶。”林劲芝解释。
  “但小朱的致痫病灶位于左脑颞中回后部,与患者感觉性语言中枢关系密切,手术稍有不慎将会造成患者不可逆的语言功能丧失。如何在保护患者语言的功能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切除致痫病灶,成为该手术的难点和重点。”林劲芝表示,他们多次召开病例讨论会,认为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精确定位功能区以及致痫灶和功能区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他们一致决定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及术中唤醒麻醉下致痫灶切除的方式进行。
开颅手术中被唤醒
  “术中唤醒是在切除可能会损伤患者语言区的致痫灶时,将患者从全身麻醉状态唤醒过来,使得患者在手术期间意识恢复,然后手术医生一边进行致痫灶的切除,台下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医生一边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若在切除病灶时候患者出现语言的卡顿和受阻,则提示切除的脑区有可能损伤语言功能,需要停止切除,最后患者重新进入全麻状态。”林劲芝解释。
  经过精心准备,林劲芝为小朱进行开颅手术,并术中唤醒进行了医患对话。经过努力,专家最大程度的精准切除了致痫灶。术后小朱恢复良好,头痛、抽搐症状完全消失,且语言情况也未受影响。
术中唤醒切瘤更精准
  林劲芝介绍,功能区控制人的语言、肢体运动等,如果不能将这里的病灶切除干净,疗效得不到保障;如果不能精准的切除,可能会伤及正常脑组织,导致大脑功能损伤,使患者出现失语、偏瘫。
  林劲芝表示,术中唤醒手术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新策略,关键技术是在切除病变前将患者从麻醉状态下唤醒,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精确定位大脑重要功能区并探寻病变与功能区的关系,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边监测边切除”,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
  林劲芝强调,术中唤醒也有很大风险,因为这种技术对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神经外科和麻醉科在术前做出非常完善的方案,在手术中还需要两科医生的默契配合,才能让患者在既感觉不到疼痛,还能“谈笑风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