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记在河南遂平县的生产线。
“2018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5万亿元,仅占GDP的7.2%,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9亿元。”9月6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表示。
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技术创新是实现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唯一引擎。大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举办,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题的5A级展会,以“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奋进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为主题,推介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高、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开展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对接。
南方农村报记者赵飘飘程胜涛叶凤林柯悦莹蔡思宇统筹麦倩明李晓芬
加工主体
小作坊蜕为大企业
河南一加一天然面粉有限公司(下称“一加一”)是驻马店本土企业,2002年,它还是一座日产能只有15吨的小面粉厂,一加一董事长王刚大学毕业不久。公司未来如何发展?经过多次考察,王刚认为,农产品加工应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他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确立研发和生产天然面粉的变革方向。经过17年发展,这个曾经的小作坊,以差异化和高端品牌定位,占领了河南省83%的高端家庭消费市场,并一路从河南走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餐桌。
除了一加一,一大批驻马店本土小企业都从小作坊成长为龙头企业,如十三香调味品、康博汇鑫油脂、天润农业、永丰农业、久久面业、晨润农业、友大农业等。截至2018年底,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685家,吸纳就业人员15.8万人,年实现总产值1631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2018年1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业园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科研单位进驻,可谓要素集中、产业集群、功能集合,形成了“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不仅使当地农产品加工业成长了起来,也为中国乡村产业发展探索了示范路径。
加工结构
副产物变废为宝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迅速,有效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我国柑橘种植面积约4000万亩,以鲜食为主,加工品主要为橘子罐头、橘子汁等。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拥有国内第一座NFC鲜榨橙汁(非浓缩汁还原)生产厂,一期生产能力为年加工鲜果5万吨。NFC鲜榨橙汁直接鲜榨、灌装,不含任何添加物质、风味天成;相比以前的果汁,更新鲜美味,不易分层和色变,在各大商超中售价高达10元/瓶以上。
除了从初加工转为精加工,农产品加工更注重综合利用和绿色生产,如以前废弃的橘子皮、橘子渣等,如今通过深加工,都能变废为宝。“目前,柑橘深加工产品主要有四类,精油、果胶、黄酮、多酚,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凤忠介绍。
除了水果深加工有大发展,粮油加工副产物利用率也在逐年提升。以前秸秆主要焚烧处理,加工利用率仅占2.6%,如今,秸秆有了大用途。河南未来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谷卫东说,利用秸秆与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有机肥,不仅发酵速度快、产气率高,而且有机肥料营养均衡。秸秆也能做成吸管出口国外,代替塑料吸管,更节能环保,而一些如稻壳、米糠、油料皮壳、麸皮等副产物,通过深加工,也实现了经济价值。
加工技术
科技带来革新
酱卤肉制品是我国最主要的传统肉制品之一,规模以上企业1863家,每年产量600万吨,产值1800亿元。“传统酱卤肉制作,多以小作坊为主,采用‘过量卤制’工艺,原料肉损失高,香辛料利用率不足30%,制作过程还容易产生亚硝酸等致癌物质,卤肉品质难以保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介绍,团队首创了定量卤制技术体系,将传统串联式加工改为隧道式加工,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整个过程无老汤产生,出品率提升了6%-8%。
“传统辣椒酱制作,一般采用热杀菌工艺,营养成分损耗大,加工过程副产物多,通过超高压辣椒生产技术,能有效杀灭微生物,辣椒色泽、风味、营养物质和功能活性都有大幅提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吴晓蒙介绍,新技术还能充分利用辣椒生产副产物,以前辣椒籽被当作垃圾扔掉,如今通过辣椒籽综合利用技术,可以提出辣椒籽油、辣椒籽蛋白、可溶性膳食纤维,变废物为收益。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展会集中展示了41家科研机构的500多项农产品加工科研成果,8个项目现场签订成果转化协议。如今,科企合作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步伐更快更稳,产学研推深度融合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正在走向成熟。
加工机械
自动化智能化
新成果、新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内推力。在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展示区,多款大型智能化设备亮相。
“以土豆加工为例,以前每个环节只有单体机,每台机械需单独操控,一条生产线至少要10个人,最近5年,挑选、清洗、去皮、切割、冲洗、杀菌、脱水等已经实现了中央厨房前处理装备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一台智能一体机,就能全部完成,而且只要四个工人,省时省力。”山东科迈达智能食品装备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曹晓介绍。
一体机除了更省人工外,相比传统单机还有很多优点。“以土豆去皮为例,小型去皮机,磨损多,损耗大,成品率只有80%-82%,一体机损耗更小,成品率在96%-97%。”曹晓介绍,一体机使用范围更广,不仅能切割圆形的土豆,椭圆形的红薯、长条状的山药等都能切割,这是单体机无法做到的。
除了一体机设备,机器人、物联网等最新设备也在农产品加工业崭露头角。在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展示区,记者看到一个黄色机器手臂来回挥舞,在高效搬运大米,50斤/袋的重量对它来说轻而易举。这个黄色机械人手臂由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埃斯顿”)研发,已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很多成功应用案例。“这是专用搬运码垛机器人,速度快,每小时搬运量可达1000包,同时配置了专用的抓具、倒带整形装置以及待码输送机,可以为包装码垛提供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埃斯顿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机器人主要运用于饲料、肥料、食品、饮料、啤酒、粮油、种业的末端搬运码垛或拆除。
“如果你管理了几千亩农场,那么这套物联网设备就是你最好的帮手,有了它,打开APP,一个人管理一千亩土地不是梦。”极简工业河南区联系人李阳介绍,这套设备,不仅能将农场内的滴灌设备、水肥设备、温度设置、光照控制等连接起来,而且具有远程监视、数据采集、能源管理、故障预测、自动化操作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