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江西男子肝肿瘤重达8斤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切除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09月24日版次:12

←术后廖先生与医生合影。

  ↑手机“扫一扫”,查看“3D建模”图像。

  南方农村报记者 方壮玮
通讯员 魏彤 屠以诺 相乐阳

  51岁的廖先生(化姓)因上腹部疼痛,到医院检查竟发现一个最长处达30厘米的巨大肝肿瘤,辗转国内多家医院求治无果。近日,他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求治。该院院长崔书中、肝胆外科唐云强主任组织多学科团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通过介入联合靶向治疗控制肿瘤,再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廖先生恢复良好,7天后便康复出院了。
  “肝癌起病隐匿,起初患者往往仅有疲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同时由于肝脏拥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了。”唐云强主任提醒,乙肝患者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到专科医院检查,早诊早治。
“介入+靶向”创造手术机会
  51岁的江西人廖先生患有乙肝多年。一年前,他因上腹部胀痛,到当地医院检查,竟然查出左肝巨块型肝癌并门静脉左支癌栓形成。廖先生先后到国内多家著名三甲医院就诊,都因肿瘤过于巨大,被告知无法医治。廖先生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放弃。2018年12月,经朋友介绍,他们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肝胆外科主任唐云强接诊后,立刻针对该患者举行了MDT讨论。专家们分析,患者有多年肝炎、肝硬化背景,肝内巨大肿瘤形成较久,营养不良,贫血及低蛋白,凝血功能及全身一般情况都欠佳,确实不具备手术条件。
  “患者经过这么多波折才找到我们,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唐云强主任表示。专家团队结合肝癌国内外最新指南,为廖先生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先通过介入联合靶向治疗控制肿瘤,等待手术机会再切除癌灶。
  唐云强主任介绍,介入治疗是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影像学引导下行肝动脉插管,将化学抗癌药物注入肝动脉,直达病灶;还可以注入栓塞剂,阻断癌结节的肝动脉供血,实现对肿瘤的控制。
  经过半年多的介入治疗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后,廖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也重拾抗击病魔的信心。
三维建模完善手术方案
  综合廖先生本人及家属强烈的手术意愿,专家团队再次组织多学科讨论,为廖先生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结果提示患者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但是,由于肿瘤巨大,生长时间较长,新生了肿瘤滋养血管,改变了传统解剖结构,还是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们决定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以策万全。
  肝胆肿瘤外科吴印兵副主任医师介绍,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将传统二维的灰度CT图像变成三维的彩色图像,不仅更加清晰地展现肿瘤与肝脏、胃、十二指肠、结肠等的毗邻关系,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肿瘤和肝脏的血管走行、分布的情况。
  经过术前胸腹部增强CT及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专家团队对廖先生的病情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患者肿瘤局限于左半肝,肿瘤最大直径达30cm,但无右肝及肺部转移,无周围器官浸润、侵犯,门静脉主干无肿瘤侵犯。在完成充足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根据预切线剩余肝体积超过1000毫升,肝功能储备足够,具备手术切除的机会。
手术出血仅500ml
  如何才能完美地执行手术方案?这是对广医肿瘤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最终考验。
  完善术前准备后,7月31日,廖先生进入手术室。肝胆肿瘤外科团队在唐云强主任带领下,根据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经过5个多小时的细致操作,终于成功为廖先生完成“扩大左半肝+巨大肝癌切除”,卸下这个重达8斤、体积约3175毫升巨物,术中出血仅约500ml。术后患者安返病房,7天后便顺利出院了。
  专家提醒,手术治疗是肝癌治疗的一部分,术后还需要密切随访并辅以抗肝炎病毒治疗、护肝治疗与联合靶向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