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外卖市场一片红火,不仅订单量暴增,还呈现“万物皆可外卖”新动向。分析人士认为,生活服务行业的“外卖化”将进一步变革零售行业,是未来消费领域的一大增长点。
节日外卖市场三大特点
多家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假期外卖订单量一路飙升。美团全国外卖订单同比增长43%;京东到家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外卖生鲜销量同比去年增长三成。外卖市场三大特点值得关注。
特点一,旅行也要点外卖。美团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旅行外卖订单同比增长47%,点外卖成旅行“打卡”新方式。有网友调侃“旅行不过就是换个地方继续点外卖而已”。肠粉、麻辣抄手、生煎、热干面、鸭血粉丝汤等代表地方特色的小吃,则是用户在旅游景点下单最多的菜品。
特点二,外卖品类多元化。从矿泉水、啤酒到感冒灵、水果、充电宝,用户通过外卖“买一切”。假期期间,美团闪购订单同比增长了60%。增幅最快的品类是药品,同比涨幅达到249%。此外生鲜品类也有大幅增长,同比涨幅为135%。
特点三,外卖高价订单频出。京东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期间售价不菲的大闸蟹销量一路飙高,国庆1日至4日平台销量为去年同期的二倍,环比更是增长4.5倍。美团数据显示,深圳一个用户购买了粤菜以及小龙虾,总金额高达17309元。
打通零售业与服务业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科技是外卖行业的内核。智能调度系统可以极短时间内将大量涌现的新订单和周围的骑手进行实时匹配,同时兼顾用户体验、商家体验和骑手体验,追求体验、效率和成本的最佳平衡。
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推动服务业与零售业的融合。比如,外卖送药模式的出现,解决了夜间用药的刚需。叮当快药高级副总裁王广磊告诉记者,夜间10点到早上6点的下单量占公司平台全天下单量的35%以上。
到家服务催生产业变革
除了送餐、送药、送生鲜商品等普通到家服务,上门洗衣、服装租用等其他品类的到家服务也发展迅速,成为新亮点。
如上门洗衣的“e袋洗”App,这是由荣昌洗衣创始人张荣耀创立的在线洗衣服务平台,用户在线下单后,有专人到家取衣,洗好后再由专人送到家里。这背后是高效的数字系统作为支撑。
到家服务作为供应链的末端,能够有效影响产业的前端,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起到“逆向调节”的作用。“服装生产商不知道哪一款衣服的上身率最高,但我们有这样的数据。”张荣耀说,通过对用户数据、订单数据、衣物数据等多维度大数据的挖掘分析,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等数据服务得以实现,即所谓“千人千面”。
目前,直播行业已带动部分服装企业从“生产之后给消费者挑选”过渡为“粉丝订货后厂家再生产”。未来,生活到家服务也将发生类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零售业乃至制造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