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魏后红
右二陈国飞
左一廖波喜
陈国飞的虾稻共作田,中间为水稻种植,四周开U型沟养殖小龙虾。摄于10月中旬。
随着消费市场升级扩大,近两年来,小龙虾养殖可以说是出现了暴发式增长。虾稻连作、虾稻共作、精养虾等模式均获得农户的青睐,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单一稻作模式,转移到全新的稻田综合种养绿色模式上来。
产业在壮大,问题也随之而来。入行门槛低,农户缺乏种养殖技术;产业发展不成熟,市场上关于虾稻的产品良莠不齐;虾稻共作模式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难以实现虾稻双赢。今年,小龙虾集中于5月上市,导致了将近八成新手种养户亏损,行业亟待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懂技术会管理虾稻共作有潜力
面对当前虾稻产业的发展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虾稻总体规模将维持常态,养虾的热情趋于理性,价格将处于一个更为合理的空间,行业将逐步走向成熟。
去年30多元/斤的小龙虾,今年价格低至8元。但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新沟镇的养虾达人魏后红表示,懂技术会管理用对产品的农户基本上都赚了。魏后红是新沟镇童剅村人,养殖小龙虾3年,共有60多亩。在她精心养殖管理下,今年小龙虾总产量达上万斤。
当笔者向魏后红咨询养殖方法时,她表示,精养小龙虾要在水质管理上下功夫,一要保证没有青苔、有害藻类,二要培育有益藻类、浮游生物。“去年11月的时候,我接触到新洋丰的两菌一藻,用了肥水、净水、卵囊藻三个产品后,水质很好,水体环境十分适合小龙虾生长,在成虾上市的时候普遍比其他人的高出2元/斤”。
新沟镇童剅村的陈国飞是今年才开始种稻养虾,一共新开了34亩地。产量基本上能达到200斤/亩成虾,而水稻稳定在2000斤水稻/亩。“但今年还是亏本了,主要是前期成本投入太大。”陈国飞表示,养殖小龙虾一般是头年没这么好赚,开塘、虾苗、稻苗等各方面投入成本太大。“我现在是使用新洋丰的虾稻宝,水稻和小龙虾生长得都很好,我相信按照新洋丰公司技术员给我定制的方案,虾、稻共同增产提质,第二年预计会赚不少”。
两菌一藻+虾稻宝助推共生新模式
伴随虾稻共作模式发展,近两年市面上出现了不少虾稻肥产品。然而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尚缺乏成熟、生态可循环的方案,虾稻种养户对管理技术缺乏全面的认识。“许多农户盲目使用产品,虾稻的品质都跟不上。”监利县新沟镇新洋丰经销商廖波喜告诉笔者,选对产品对养虾种稻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洋丰的水产养殖专用微生物菌剂,包括肥水、净水二个产品,都是针对虾蟹稻田共作、池塘养殖而设计研发,通过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以乳酸菌、光合菌和复合芽孢菌、复合氨基酸、黄腐酸和优质蛋白为原料,具有低温肥水培藻、抑制青苔、促进有益微藻生长的功效,让水体更适合小龙虾生长”。
据了解,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洋丰”)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加大研发力度,针对虾稻共作的特点研发出更符合虾稻种养需求的“两菌一藻”及虾稻宝产品。同时,新洋丰还与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构建种养结合权威专家体系,为养殖户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支撑;此外,新洋丰还加强虾稻区的技术人员投入,实地调研虾稻种养情况,增加走村入户的培训频次和拜访塘口科学指导的频次,为农户提供多样化种养方案。
“两菌一藻”、虾稻宝等虾稻产品自去年10月推出市场以来,便深受农户欢迎。目前产品主要在湖南、湖北等区域推广,销售已达2万多吨,其应用面积达20万亩。“两菌一藻”采用了最新生物活化营养素与高分子生物保活技术,在调水净水、促进氮磷营养循环、降低富营养养殖造成的水产动物病害等方面有显著效果。”新洋丰技术研究员邓松华表示,虾稻宝产品则会根据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研发,添加钙、镁等中量元素弥补水稻养分需求的短板,以及腐植酸、菌剂、海藻活性物质等有效提高根系活力及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水稻尽早定植和籽粒灌浆,弥补水田环境导致生长发育周期延迟的症状,同时还能及时分解掉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净化水体环境。
“未来,我们希望好产品能够被更多人熟知,将一套可循环的、有效的方案教会农户,让他们掌握方法和技术并能在日常的管理中灵活运用。”新洋丰市场部部长吴光海表示,我国农业正在朝现代农业转型,传统的数量农业会朝质量、品牌农业转型,散户经营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型,资环消耗型向资环节约、环境友好和产出高效方向转型,因此农户们更需要好的产品和种养技术来帮助自己种好稻、养好虾,实现增收致富。 广告 □冯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