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将学生餐纳入价格补贴范围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1月07日版次:02
  11月5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9年第4号预警,提醒各校在食品安全上要保质保量,不能因为物价上涨而以次充好,影响供餐质量。(11月5日《新京报》)
  教育均衡是更有深度的均衡,教育平等是更为根本的平等。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所承担的,就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权利平等的历史重任。一口热饭、一盒牛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当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便是一份党和政府重教惠民的深厚情怀,便是一双托举起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有力大手。该计划实施8年多时间,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早已深入人心、根深叶茂,不仅形成了制度化的财力人力保障,也探索出了适合各地特点、满足多样需求的模式和做法。
  不过也应当看到,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地方重视不够、监管不力,让一些利欲熏心者趁机揩油,从农村学生的饭碗里抢食吃。仅2018年下半年,媒体便相继曝光了江西、河南等地出现的劣质营养餐和学生食物中毒事件。一些营养餐看起来丰盛可口,但只是挂在墙上的菜单,中看不中吃;一些地方在确定营养餐供应企业时出现权力寻租,导致营养餐价高质低,不法分子中饱私囊。
  当前,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多方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餐里的肉还够不够,吃得还香不香?这样的疑问绝非杞人忧天。毕竟,学生餐供应企业,虽然从事的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但其首先是市场主体,讲求成本核算,追求效益利润。因此,简单从经济逻辑的角度考量,如果猪肉价格居高不下,在政府采购金额总量已经核定的情况下,学生们碗里的肉出现缩水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猪肉价格上涨对学生餐质量的影响情况,了解供应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主要诉求,坚决防止猪肉涨价形成蝴蝶效应,殃及农村学生营养水平提升和身体素质增强。如果企业承受压力实在太大,各级财政应当考虑尽可能在年度预算执行接近尾声的情况下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学生餐保障经费进行追加,或者发放补贴。
  不过,燃眉之急固然需要设法解除,长远之计也要加快进行谋划。此番猪肉涨价,应该说是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遭遇到的一次较大挑战。从夯实机制建设的角度来看,要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纳入政府临时性价格补贴的发放范围。目前,这项补贴主要面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发放方式是直拨到人。对于学生餐来说,补贴对象应主要是供应企业,按照服务数量和价格涨幅确定补贴总额。同时,应建立学生餐成本核算与主要餐食品种价格变动的联动机制,当涨幅达到一定限度时自动触动价格补贴发放。另外,还要加强学生餐“中央厨房”加工服务和配送体系建设,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用心守护每一个农村孩子舌尖上的安全、营养与健康。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