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病作为“柑橘癌症”,不仅是因为目前无药可治,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田间识别困难。
柑橘初感染黄龙病时,存在潜伏期,而春夏季又可能出现复绿,给田间识别造成不小的干扰。
经研究发现:10~12月柑橘病树树体中黄龙病病菌的含量最高,3~5月份最低。
这很好的解释了病树春季复绿这一现象,同时也表明秋冬季节是黄龙病最佳田间识别期,结合果实判断,准确率更高。
1、“红鼻子果”或“不熟果”,是目前果农田间识别黄龙病最容易、最准确的主要症状,此病症100%概率为黄龙病症状。
识别要点:①病果常近果柄处先红,下部仍绿色,且着色不完全。②果实畸形、提早脱落、味淡且伴有深色发育不全的小粒种子。
2、叶片斑驳状黄化,是田间判断的主要症状,此病症80%的概率为黄龙病症状。
识别要点:①病叶左右不对称,叶基先黄化。②斑块交界不明显、硬脆而滑。③感病植株易出现秋冬开花现象。
3、新梢黄化,主要是柑橘新梢不转绿,尤其是秋冬梢居多,是判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识别要点:①发病初期,抽出的梢有些无法转绿,或者转绿后呈缺素、斑驳状,下部老叶正常。②发病中期,会抽出缺锌锰等缺素症状的短梢,下部老叶斑驳状黄化。
注意,此部分需结合营养、根系等情况综合考虑,无叶片斑驳、红鼻子果等,不能单独作为判断黄龙病依据。
防控要点:牢记防控黄龙病的“三板斧”即栽种脱毒苗、杀木虱、伐病树。另外需强调的是,伐病树的重点是将病株连根拔除,只把有黄龙病果的枝条砍掉,并不能杜绝病害发生,其它枝条虽然表现症状不明显,但有可能已经被病菌侵染,到了第二年发病将更加严重。
◇◆小结◆◇
秋冬季节是黄龙病田间识别的最佳时期,普查时可先查红鼻子果,再识斑驳叶,对于新梢黄化应在排除营养及根系问题后再做判断,拿不准时可送权威机构检测。
切勿相信吹嘘能治疗黄龙的“江湖郎中”,就目前来说,此病能防不能治,发现病树先清园、后砍树、再妥善处理病树兜。
此外,冬天是杀灭木虱成虫绝佳时机,此时成虫在气温低的情况下是不活动的,但带菌量却是最多,只要药剂能喷得均匀,接触虫体,效果都很好。
□农财网柑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