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新农村推动力
南方农村报
01版: 要闻
<< 上一版
下一版 >>
版面导航
+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她们在农村,为自己留住梦想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9年11月23日
版次:
01
农村女性心里连着农田的根,但她们并不因此而狭隘。她们将自己嵌入农村的真实样貌,也在用自己的力量让农村变得更好。
种田可以很轻松
“现在下地不用自己动手干活了。”
陈婷婷今年33岁,是江苏省射阳县年轻的种植大户,和丈夫一同经营着4千多亩农田和1家农药经销门市。从播种到收割,农田的经营均已实现机械化。
射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从小生长于此,陈婷婷熟悉田地的秉性。只要踏实劳作,丰收季节总能看到一片麦浪稻海,色泽金灿。
十五六岁的时候,陈婷婷帮父母干农活,一天可以摘棉花80斤。而同一时段,一个成熟劳动力的效率约是60斤。
跟刚结婚的时候相比,陈婷婷一家的农田面积已经翻了两番,经销农药的服务面积增至15万亩,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多出好几倍。但对她而言,忙碌程度和生活压力并没有累加。
这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更直接的表现是农业科技提供了巨大帮助。
十年前,陈婷婷和丈夫加上驾驶员,一共4个人,“200亩田根本顾不过来。”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着请短工来帮忙。
据悉,稻瘟病作为水稻常见病害,发生时可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达到40%~50%,甚至颗粒无收,使用药剂防治时需要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短工并没有按照规定剂量调配农药,陈婷婷一家只好自己承担减产的后果,并更为意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
于是,陈婷婷和丈夫一起请来专业的农艺师,同时,在农药的选择上,重视创新,严控质量。
效率和收成紧密相关。2019年,陈婷婷一家有了新收获:在1000亩田地里率先尝试科迪华农业科技在中国市场推出的首款大田作物杀菌剂——法砣 ,出米率平均提高两个百分点,每亩地所增加的直接收益约120元。由此,陈婷婷家的“实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周围的种植大户也开始投入使用。
农民曹静生于上世纪70年代,对耕种劳作有着更深的记忆。“小时候到地里,没有机械化的工具,插秧、割麦子都是跟在哥哥姐姐后面,边学边干。”遇到病虫害,一味按照土方法,抗风险能力极低。
创新方法、科学种田的理念日渐被重视,南宁市宾阳县水稻种植大户施仲梅相信:“种地可以管的轻松,吃的放心,卖的安心,高产丰产。”
宾阳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但当地的水稻受飞虱影响很大,“一般的药打三到四次都打不掉。”2017年,飞虱为害比往年更为严重,施仲梅在田里走来走去,却一筹莫展。在科迪华田间顾问的指导下,她尝试使用佰靓珑 杀虫剂进行防治。在当年的丰收季,施仲梅和农户们一起对比效果:唯独自己的田里没有出现飞虱。
种植200多亩马铃薯的李淑芳,也在主动找方法对付庄稼病害。她所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坝下,历来是富饶的马铃薯产区。但2015年一场来势迅猛的马铃薯晚疫病,让当地的种植大户措手不及。
晚疫病暴发前,农户需要经常下地打药,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晚上更是不敢睡觉,每天跑到地里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就得立即清除。第二年,她担心再次遭到损失,于是主动找寻更好的解决方法,尝试用科迪华农业科技的增威赢绿 杀菌剂进行防治。
用药水平提升后,李淑芬减少了打药次数,但防效时间更长,且用药时间灵活,耐雨水冲刷,遇到连续雨天也不怕了。现在,她的地已经是村子里的示范地块,全村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也都开始用这种方法防治晚疫病。
心里连着农田的根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留在乡村的老人、儿童,以及照顾他们的妇女群体成为我们通常而言的农村“留守人口”。农民马慧娟曾在节目中勇敢表白,“我不喜欢土地荒芜,不喜欢村落变萧条,不喜欢越来越多的人一去不复返。所以我跟自己说,我不会丢弃我的土地。”同样的,有千千万万农村女性,她们来自农村,也留在了农村,心里连着农田的根。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从事耕种的人口中75%是女性。她们积极经营农事,全力扶持家庭培养下一代,从科学种植到创新发展,将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凝聚成果。
作为一家从陶氏杜邦拆分,主营种子、植物保护和数字化农业的公司,科迪华农业科技在2018年针对女性农业从业者开展调研,其中有两百名来自中国的受访者。数据显示,93%的受访者表示对所从事的农业工作感到自豪,有近31%的受访者负责运营各类规模的农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价值。
“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推动农村妇女权益的改善,唤起全社会对农村妇女的贡献和价值的广泛认可。”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杨淑红表示。科迪华农业科技的同事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农户,熟知大量农村女性的杰出形象。农村女性坚韧、好学、勇于担当的精神闪耀光芒。2019年11月12日,在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南方周末和科迪华农业科技联合主办的“她”乡力量公益计划在建湖启动,农村女性由此走向台前。对她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田间地头,在于自我本身的价值。广告
□陈淼
上一篇:
鼓励拆旧复垦助力水田垦造
下一篇:
上一篇:
鼓励拆旧复垦助力水田垦造
下一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