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大家领分红”

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刘逢明以直播“揽客”见成效

清新区启动“雁归工程”服务乡村振兴人才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1月23日版次:03

  刘逢明在快手上有数万粉丝。

  南方农村报记者 陈薇

  在大城市拼搏多年,凭一己之力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年收入几十万,“明哥”却毅然决定返乡——“别人的家乡都变美了,水西村也有好山好水,没有理由落后!”
  “明哥”叫刘逢明,今年44岁,现任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党支部委员和理事会副理事长。他打小在水西村长大,对家乡的贫困有最深刻的体会,所以长大后走出大山的他,对家乡的发展依旧心心念念。
  如今,清新区越来越多像刘逢明这样的乡村振兴“能人”返乡创业。清新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9月,清新区启动“雁归工程”,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留得安心。
返乡致富领头雁
村集体创收超60万元

  傍晚时分,落日的余晖为云朵镶上金边,笔架般的山峰重峦叠嶂,碧绿的河水潺潺流淌,流进群山包围的水西村。眼前的一切,在刘逢明看来,都是水西村得天独厚的“宝藏”。“水西村有‘小桂林’之称,具备成为美丽乡村的潜力,却未充分开发。当时内心就一股力量驱使着我,回去!”
  四年前,刘逢明到浙江游玩后,决意返乡。家人并不支持,妻子说:“别人都往城市跑,你回村里干什么?”水西村地处偏远山区(距离清新市区68公里),是省定贫困村联滘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村里产业贫瘠,青壮劳动力只能外出务工谋生。
  “要想办法把村里的好山好水带出去,吸引更多人来参观旅游。”刘逢明坚持己见,将手中生意转让他人,动员村民以入股形式整合村里的土地,办起了“水西初心农庄”,专心谋发展。
  几年下来,通过整治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水西村实现了集体创收超60万元、村民劳务收入超100万元的可喜成效。“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着大家领分红,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现在开心多过了压力。”刘逢明不禁喜上眉梢。
网红乡村新闻官
2个月获得近500万人点赞

  水西村快速发展,与清远市推动乡村新闻官制度密切相关。乡村新闻官对外推广宣传家乡特色,对内向村民普及国家政策,通过“三传一助”(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助致富)助力清远乡村振兴。
  去年8月,刘逢明抓住机会,成为清远市首批乡村新闻官之一,经过培训,学会了拍视频、做直播。“刚开始面对镜头会脸红。”刘逢明腼腆地笑道。他注册了快手账号“水西初心农庄(明哥)”,每天都到村里转几遍,举起手机捕捉美景,拍摄赶鸡喂鸭、捉鱼摸虾等乡村生活。两个月,30多条短视频,累计近500万人次点赞,这是他交出的亮眼成绩。同时,他也成为快手推广乡村旅游的“乡村网红”。
  “欢迎各位‘老铁’来水西村,品尝我们的特色农家菜……”黝黑的脸庞、灿烂的笑容、一口广式普通话,如今刘逢明已经能够收放自如,向广大网友推介水西村。今年1月,快手网红“散打哥”来到水西村,辅助刘逢明开始其首次直播。短短1小时,粉丝量从100多涨至4万多,刘逢明心里乐开了花:“非常感动!这么多粉丝关注,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激励。”
乡村振兴新农人
客流量较一年前提升40%

  太阳下山,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初心农庄品尝农家菜。“快尝尝新鲜的无花果,又大又甜,刚摘下来的。”刘逢明熟练地向游客推介石潭无花果,这是邻村村民冯木桂种植的。冯木桂介绍,他种了30多亩无花果树,原本10元一斤都卖不掉的果子,经过刘逢明线上线下推介,今年以19.9元9个的价格卖了1万多斤,销售额达20万元。
  “这一年来变化很大,我们村的客流量提升了40%左右,带动了很多老板来投资。”如今,刘逢明在快手发布了130条短视频,粉丝6万多,累计获得超1000万次的点击量。他自信地说:“下一步我们要把水西村作为3A景区来打造,我相信很多人都乐意来感受乡村慢生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清新区区委书记郑小燕对刘逢明带领水西村致富给予高度评价。如今,清新区越来越多像刘逢明这样的乡村振兴“能人”返乡,如水产技术高手邓家杰返乡创业,浸潭镇乡贤邹瑞文发动村民筹资筹劳建设美丽乡村等等。
  今年9月,清新区启动“雁归工程”,探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高位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人才回流,高地构筑吸引乡村振兴人才汇聚,高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效制定激励乡村振兴人才政策,高质做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才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才更有信心,使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刘逢明在快手上有数万粉丝。

下一篇:农村房屋有证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