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南方农村报

<< 上一版 下一版 >>

高铁加速中国贫困山区脱贫步伐

汉十高铁为加快鄂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秦巴山湖北片区脱贫致富带来新契机

来源:南方农村报时间:2019年12月05日版次:05
  南方农村报讯 湖北省丹江口市金山村的谭大东过去一直背井离乡,在小餐馆做配菜工。得知这个原本交通不便的贫困村将一步迈入“高铁时代”,今年5月,他回家拿出多年积蓄,将老宅稍加修整,开起了农家乐“大东快餐店”。
  丹江口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集山区、老区、库区于一体。丹江口历经南水北调中线两期工程,大面积土地被淹没,两次搬迁人口累计数十万,贫困根源十分特殊,现今肩负着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的双重任务。
  由于既不接高速公路,又不通铁路,过去金山村鲜有外地人来,村里的青壮年都在外打工,在这样的地方经营农家乐,不可想象。而现在,位于(武)汉十(堰)高铁丹江口站正对面的大东快餐店却生意红火。食客先以高铁站建设者居多,现在有了高铁乘客加入,小店更是被挤得满满当当。
  近日,让人期盼已久的汉十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这条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串起江汉平原与秦巴山区,沿线经过炎帝神农故里随州、三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道教圣地武当山等地,为加快鄂西北旅游资源开发、秦巴山湖北片区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契机。
穷乡僻壤换新颜
  金山村村支书张登峰说,自高铁开工,村里像谭大东一样返乡谋发展的有400多人。不少人在高铁站工地干活,日收入130元到300元不等。“不用出远门就有活儿干、就能脱贫,谁不乐意?”接下来,高铁站将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工作岗位,比如车站绿化工、环卫工、保安等。
  更让张登峰和村民们期盼的,是高铁为金山村带来更多人气,使当地整体经济水平提升,让穷乡僻壤换新颜。
  “这条高铁,我们等了太久。”湖北省十堰市扶贫办主任师利龙说,长期以来,鄂西北最大的发展瓶颈在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2014年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之初,丹江口、竹山等5个县不通高速公路。后来随着高速公路相继开通,十堰发生了巨变。2016年武当山机场通航,进一步推动了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和周边发展。现在,高铁必将带来更大变化。
  他说,十堰自然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独特,汉十高铁会让更多投资者和游客走进来,让更多农产品和土特产走出去,从而拉动区域脱贫,巩固脱贫成果。未来汉十高铁延伸到西安后,鄂西北与中国西北联通会更方便,经济社会效益会更大。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网不断扩大,已从“四纵四横”向“八纵八横”发展布局,全国仅剩两个省区未通高铁,一个个连片特困地区逐渐被高铁惠及。密密匝匝的高铁网正在把偏远贫困地区的诸多资源,托举到全国市场中。
区域脱贫促发展
  “高铁是区域平衡发展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说,高铁开通,让经济要素高速流动起来,一些因交通闭塞而经济落后的“洼地”正在崛起。以国家重点扶贫地区贵州为例,近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等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高铁开通带来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运行效率的深刻变革被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后,贵州旅游业迈入“高铁时代”。近年来,赴贵州游客数量、贵州全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均在30%以上。2018年,贵州旅游人数增速居全国第一,高铁和民航进出旅客突破1亿人次。
  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许多地区。2017年,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西成高铁开通,让流传千年的“蜀道难”叹息成为历史。西成高铁开通后一年的时间里,总人口不到4万人的陕西省佛坪县就迎来了147.7万余人次的旅客,旅游收入达5.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85%和26.22%。
  今年11月19日,黔张常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武陵山片区进入“高铁时代”。11月26日,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正式开通运营,沂蒙革命老区接入全国高铁网。11月28日,成贵高铁宜宾至贵阳段试运行,全线开通后,沿途川南宜宾、滇北昭通、黔西毕节等地区将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
  “高铁会把越来越多的人带进我的店。我计划向政府申请贷款和补助,把老宅后院也修起来,把小店提档升级。”谈及未来规划,谭大东满眼自信,“高铁就是我们金山村的一座金山。”
(新华)
分享: